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阕“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下阕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05 10:38: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①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饶,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南涧致仕后亦侨寓此地,两人往来唱和频繁。②夷甫即王衍,西晋宰相,专尚清谈,不论政事,终致亡国。③绿野、平泉,分别为唐名相裴度与李德裕所居住的别墅。东山,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两句运用反问,写宋南渡以后,没有几个人真正算得上是经略天下、治理国家的人才。
B.“算平戎万里”至上阕末,写词人认为抗金收复失地才是“真儒事”,既勉励友人又抒发自己抱负。
C.“桐阴”“清昼”写韩公家世显赫,“堕地”“奔走”写其仕途坎坷,“绿野”三句写其归隐生活。
D.本词结尾表达的情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典故所抒之情明显不同。
【小题2】本词感情沉挚,曲折回荡,深厚感人。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
B.上阕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C.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D.“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小题2】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