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水调歌头 送杨民瞻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注】 ①作此词时稼轩闲居带湖雪楼。  ②菟裘:古地名,在今山东境内。后世因称士大夫告老退隐的处所为“菟裘”。   ③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门下的食客冯谖因为不受重用,就弹铗作歌,表示不满。铗,佩剑。  ④夷甫:西晋末宰相王衍,此人喜空谈,不管国事,弄得国家破败。这里暗指南宋当权者尚空谈,不图恢复。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宇宙像磨盘,日月像磨盘上的蚂蚁,日夜不停地随磨盘转动。这里指时光周而复始。
B.第二句“浮休”一词化用《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这句指万事万物不断地产生和消亡。
C.“归计橘千头”,化用三国时期李衡种橘治产的典故,与《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中“求田问舍”典故表达的意思相同。
D.下阕第一句“环”与“还”谐音,故以“连环”喻还家。“赋登楼”的“登楼”指王粲的《登楼赋》,这里借指作诗填词怀念家乡。
E. 这首词词人借送别友人的题目抒写自己对个人身世和国家大事的感慨,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
【小题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5 10:49: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小题1】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临江仙”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再用前韵”是说使用之前一首诗同样的韵,诗人应该不止写了这一首诗送给弟弟。
B.“钟鼎山林”是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钟鼎指奢侈豪华生活,因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山林则指隐居乡野的生活。
C.上阕以记叙起笔,暗示祐之的人生际遇,劝慰他看淡人世间的名利荣辱,不如选择闲适的生活方式: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D.下阕前两句运用虚写手法回忆往事,那时虽然小窗外风雨交加,但还有灯火仿佛通晓人意,能陪伴着弟弟。这就和现在弟弟远行、无人陪伴形成了对比。
E.这首词虽然为送别而写,但没写送别场景,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也有深情。
【小题2】“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