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小题1】上阕“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巧妙,并简要分析原因。
【小题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2 08:30: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紫岩张公游   游:游历
B.其得上眷如此 眷:宠爱
C.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再次
D.是谁之过与 过: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以踞鞍草檄自任 斧斤以时入山林
B.或疑其交游非类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公勉为之出  为天下笑者,何也
D.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为论者所斥
B.上怜其才,公旋即复用
C.甚善矣,子之不治东阿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如果按照传统礼仪,表示我们对陆游的尊敬,称陆务观才更合适。
B.礼部郎,即礼部侍郎,为礼部最高长官。“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务。
C.歌诗,即诗歌。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
(2)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鹓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②天上,指朝廷。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小题2】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下列诗句 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C.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D.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
【小题3】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②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空白九分头: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③云埋陵阙(què):皇宫与陵寝都埋没在远方的云雾中,词中指宋都汴京沦于敌手。陵阙:帝王陵墓、京都城阙,均为存亡的象征。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所选意象多大气开阔,“雄跨”、“大江”、“万里”等词让全词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B.“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今昔对比,表现对西汉昔胜今衰的感叹。
C.“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表现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
D.结尾一个“愁”字,写出了词人对南宋王朝国势日衰的忧愤,充满壮志难酬的绝望。
E. 本词从深秋登临定王台开始着笔,中间写登临所思所见,最后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紧凑,饶有余韵。
【小题2】同为登临之作,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宁少蕴。1138年再次知建康府,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此词大约作于这个时期。②云中: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都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奋勇抗击匈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B.“叠鼓”两句,写出破晓时分,军鼓震啊,武士手持雕弓,走马飞驰的豪壮场面,视听结合,振奋人心。
C.“争”字写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使人顿生衰病之叹。
D.词的上片言“回望”千里江山,结句说“回首”云中都发出许多感慨。前后呼应,使词作结构浑然一体。
【小题2】作品表现了词人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