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雨中花·岭南作
(宋)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 ①1126年,金兵攻占汴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③应刘: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④东周:代指洛阳一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09 12:2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1)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1)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 “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  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小题2】本诗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运用了对比手法。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C.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王雱《绝句》)
D.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李彭《春日怀秦髯》)
【小题3】《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以本诗和杜甫的《春望》,比较分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语言和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润”字非常传神,既细致地描绘出霖雨带来的清凉舒适之感,又形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B.颔联不愁屋漏无干处,只喜旱情得缓解。侧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关心民生、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C.“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的 “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 “春流岸岸深”。
D.本诗不用奇字僻韵,语言流爽轻快,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突出诗人喜雨爱民的心情。
【小题2】对本诗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久晴不雨,秋禾枯焦;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诗歌准确地表达了诗人愿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心情。
B.首联写诗人在闷热的天气中入睡,忽然梦见天降甘霖,一扫白天烈日的余威,变“一夕骄阳”为“梦回凉冷”。
C.秋雨梧桐,常表达愁思,作者却说它是最佳音,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突出了对人民的关切心情。
D.尾联先写诗人自己没有田地仍然因为下雨欢欣鼓舞的心情,又进一步写出了农民盼望好收成的急切心情。
【小题3】诗歌写出了秋雨哪些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这些特点?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