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小题1】试结合具体的语句简要分析本词的词意主旨。
【小题2】词的末尾两句,写景的重点在哪个地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予阐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1:5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③杜若:一种芳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一片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漂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目力所及,只有渔儿樵子,他们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
E.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语句,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小题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登龙门①驿楼
许浑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②。
心感膺门③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注释】①龙门,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②据传,鲤鱼跃过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后尾,乃化为龙矣。”无法跃过者,则“曝腮点颗,血流此水。”③膺门,东汉李膺礼贤下士,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晚登驿楼,由眼前龙门胜景,追忆大禹开山疏水之功,“万古人知”流露出对大禹千秋壮举的仰慕。
B.颔联写诗人站在楼上眺望,视线由远及近,青色的山岭从远处将大地一分为二,洪流从高处泻下,生动地展现了龙门一带的雄伟气象。
C.颈联诗人想象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景象,其中“风云”“波浪”写的是龙门一带风云迭起、大浪滔天的自然景观。又暗喻宦海之中的风云和波涛,是即孩抒怀之语。
D.“波浪无程尽曝腮”明写虽有滚滚波涛,但那些未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全都“曝腮”无路可走,暗写自己仕途遭遇了重大挫折,从此没了前程。
E. 全诗多处使用典故婉转抒怀,既凝练贴切,又和谐自然,深得用典如“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的高妙。
【小题2】面对眼前胜景,诗人为什么在晚山秋树之间“独徘徊”?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亭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小题1】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
A.永遇乐B.念奴娇C.苏幕遮D.水调歌头
【小题2】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下列与该节日没有关联的两项是
A.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B.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栽。
C.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D.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E.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小题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深深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小题4】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足以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