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粼粼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17 09:04: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
张孝祥
万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见忧堪喜。山阴乘兴不须回,毗耶问疾难为对
不药身轻,高谈心会。匆匆我又成归计。它时江海肯相寻,绿蓑青蒻。看清贵。
【注】①乾道五年(1169)春,张孝祥在荆州思怀长沙敌人,作此词。②山阴乘兴:这里指访友。③《维摩经》记载:维摩诘居士住毗耶城,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释迦派文殊前往问疾。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文殊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④青蒻:青色的箬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万里扁舟”一句属于实写,通过写空间距离的遥远,说明了词人与友人天各一方,相见不易。
B.词中的“五年”和“三至”形成对比,“喜”“忧”看似矛盾,却真实地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相逢后内心的感受。
C.“不药身轻”照应上片“问疾”,是说词人此时虽然重病在身,但由于故人相会,身心顿觉轻松,精气神十足。
D.该词结尾“绿蓑”一句与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E. 下片开首三句写词人与友人短暂相会之后就匆匆离别,原因是世间还有许多重要事情等着他去做。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

南宋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②蝶梦:梦蝶,出自《庄子》。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③渠:通“遽”,迅速。央: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运用屈原作品的词语,但又切合舟行途中的情景。“濯足”,即洗脚。“晞发”,指晒干头发。这种朝晞发而夕濯足的意象,显示出词人高洁的情怀。
B.“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买得”三句进一层揭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机遇。
C.“制荷衣”三句都是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盍将把兮琼芳”。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
D.“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九歌”即屈原的九首祭神乐歌,“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
E.结尾“莫遣”二句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
【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