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减字木兰花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E. 这首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晓畅自然,清新秾丽,具有民歌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饱含血泪、感人至深。
【小题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17 01: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雨中花

高观国

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官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玉节征鞍”、旌旗、“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词人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①
(南宋)吴潜
铁瓮②古形势,相对立金焦③。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该词为宋理宗嘉熙二、三年间吴潜任镇江知府时所作。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屹立长江中。②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③金焦:金山和焦山。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
【小题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从“铁瓮”起笔,次句聚焦“金焦”,点出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和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开篇概括有力,起笔不凡。
B.万里江流从东边滚滚而来,伴着晨风,卷起惊涛骇浪。“注”“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衬出山水相间的壮丽景致。
C.词的上片长于写景,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俯有仰,有明有暗,但作者仍觉自己未能将好景描画出来,可见焦山景色之美好。
D.下片首三句“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及远,写出了诗人对历史兴废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慕。
E. 本词由写景、怀古、抒情三者组成,层层生发,一气舒卷,自然浑成。语言明净圆熟,意境高远清新,表现出作者豪迈、开朗的胸襟。
【小题2】通读全词,请梳理词人的情感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