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④,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十二月,入临安。第二年春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面对这种局面,陈与义写下了这首诗。②甘泉:汉代行宫,因在甘泉山上而得名。③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④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直叙国事,指出朝廷对金兵的进犯毫无对策。诗人感叹朝廷无能,将矛头直指当朝统治者。
B.第二句以“甘泉”借指宋皇宫,直陈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抵抗,致使金兵长驱直入,到达了内地。
C.“岂知”具有强烈的惊叹意味,哪里知道高宗已逃到东南方的海上!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失望。
D.诗人起初对在南宋京城里听到宋王朝军队战马的嘶鸣感到奇怪,突出对时局恶化的疑虑和担忧。
E. 尾联写长沙太守向子湮率领疲弱力单的军队敢于抵挡侵略军的锋锐之气,又让诗人满怀希望。
【小题3】【小题4】本诗的颈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12 12:0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1)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1)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 “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  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小题2】本诗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运用了对比手法。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C.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王雱《绝句》)
D.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李彭《春日怀秦髯》)
【小题3】《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以本诗和杜甫的《春望》,比较分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