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①被召
周密②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陈君衡,作者友人,宋亡之后,被元朝征召至大都做官,临别之际,作者作此词为他送行。②周密,南宋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三句描写送别场景,作者用雄健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气象阔大、色彩鲜明、热烈而又整肃的郊野送行图。
B.“宝带金章”表明人物身份,同时暗示此次大都之行的缘由。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人物潇洒的风神。
C.“纵英游”等三句,实写友人一路之上,登山临水,笳鼓喧喧,车马阗阗,乘骏马,携名姬,何等风流旷达!
D.下片前三句,设想友人远去冰河之域的情景,这雄浑壮阔的景象与上片送别哀伤的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E. 全词既写眼前实景,也有想象中虚景,虚实结合,深沉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复杂情感。题作“送”之,实即留之。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6 09:07: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呜呼!予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 不自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选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盖丞相初起兵,仆尝赴其召,进狂言,有云:愿明公复毁家产,供给军饷,以.倡士民助义之心。

丞相嘉纳,令何见山进之幕府,授职从戎。仆以身在大学,父沒未葬,母病危。以母老控辞,丞相怜而从之。奖拔公,许养之私,丞相两尽之矣。仆于国恩为已负,于丞相之德则未报,遂作生祭丞相文,以丞相之死。 丞相自叙几死者数矣,诚有不幸,则国事未定,臣节未明。今鞠躬尽瘁,则诸葛矣;保捍闽广,则田单即墨①矣。虽举事卒无所成,而大节亦已无愧,所欠一死耳。奈何再执,涉月逾时,就义寂寥,闻者惊惜。岂丞相尚欲脱去耶?尚欲有为耶?或以不屈为心,而以不死为事耶?抑旧主尚在,不忍弃耶?

果欲脱去耶?尚欲有所为耶?识时务者在俊杰。今以亡国一夫而欲抗天下?今事势无可为,而国君大臣皆为.执矣。臣子临大节,决大难,事可为则屈意忍死以就义,必不幸则仗大节以明分。故 身执而勇于就义,当于杲卿、张巡②诸子为上。李陵③降矣,而曰欲有为,其言诚伪,既不可知。后 死他故,志何自而明哉?丞相之不为陵不待智者而信奈何慷慨迟回日久月积志消气馁不陵亦陵岂不 惜哉?

欲望不屈而不死耶?惟苏子卿④可。屈且不保,况不屈乎?丞相不死,当有死丞相者矣。虽汤镬刀锯⑤,烈士不辞,苟可就义以全归,岂不因忠而成孝?事在目睫,丞相何所俟乎?

(选自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有删改)

(注)①田单:战国将领,齐国危亡之际,曾坚守即墨城。②杲卿、张巡:唐代将领颜杲卿、张巡均为战败被俘, 慷慨就义。③李陵:汉代将领,战败,投降匈奴。④苏子卿:即苏武,曾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后回国。⑤汤镬 刀锯:均为古代刑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戈矛 修:修理,整治
B.诚不自返吾衣冠 意:料想
C.以丞相之死    速:招致
D.抑旧主尚在,不忍弃耶  捐:舍弃,抛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生也幸 令何见山进幕府
B.所求乎臣 而国君大臣皆执矣
C.死犹为厉鬼击贼   供给军饷,倡士民助义之心
D.将无往而不得死矣 尚欲有为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先以君臣父子伦理阐述自己的生死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一种选择;忍 辱负重,鞠躬尽瘁,有为而死,也是值得追求的境界。
B.乙文中,作者选取众多前代正面实例,从汉代苏武、李陵到唐代颜杲卿、张巡等人,宣扬节烈忠贞的观念,希望文天祥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C.甲文以“呜呼”领起一连串“死”字,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再次回顾既往,表白自己屡次 身陷死地却艰难求生,就是要为国家雪耻,匡扶宋室。
D.乙文在肯定文天祥为人之后,一连设置几个疑问推测文天祥不死的意图,然后指出牺牲光荣、偷生可耻的看法,旨在打消文天祥求生的幻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丞 相 之 不 为 陵 不 待 智 者 而 信 奈 何 慷 慨 迟 回 日 久 月 积 志 消 气 馁 不 陵 亦 陵 岂 不 惜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虽汤镬刀锯,烈士不辞,苟可就义以全归,岂不因忠而成孝?事在目睫,丞相何所俟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当涂采石①,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②按③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④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云:“《临终歌》而。”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
(文言知识)

“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籍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俯:__________;②修:__________;③亦:____________;
④赋:__________;⑤卒:__________;⑥盖: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小题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
①很 ②真的 ③尚 ④恐怕
【小题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