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丞相留忠斋①书》
(宋)谢枋得②
夷、齐虽不仕周,食西山之薇,亦当知武王之恩;四皓③虽不仕汉,茹商山之芝,亦当知高帝之恩;况蒸藜含粝于大元之土地乎?
大元之赦某屡矣,某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若效鲁仲连蹈东海而死则不可,今既为大元之游民矣。庄子曰:“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牛。”世之人有呼我为宋之逋播臣者,亦可;呼我为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宋顽民者,亦可;呼我为大元之逸民者,亦可。为轮为弹,与化往来;虫臂鼠肝,随天付予。若贪恋官爵,昧於一行,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生称善士,死表于道曰:“宋处士谢某之墓。”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感恩感德,天实临之!司马子长有言:“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先民广其说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公亦可以察某之心矣。
(注)
①留忠斋:留梦炎,号忠斋,南宋末年人,中进士,恭帝时官至左丞相,宋朝灭亡,降元,又做了大官。宋时曾为谢枋得的老师。
②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③四皓:指汉朝的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甪里先生周术四位隐士,他们原是秦博土,因逃避暴秦而隐居商山,采芝而食。汉高祖请他们出仕,皆不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皓虽不仕汉,商山之芝 茹:吃
B.若鲁仲连蹈东海而死则不可   效:效仿
C.死于道曰  表:表彰
D.天实之    临:面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死日    而用流俗人
B.若效鲁仲连蹈东海死则不可   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C.呼我为宋顽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呼我马者  北冥有鱼,其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伯夷、叔齐、商山四皓来自比,特别强调两个“不仕”,成为一篇立意的主脑。
B.留梦炎是谢枋得的老师,现在是元朝的丞相。十分器重谢枋得,所以举荐他,谢枋得坚决拒绝,作者由于当时环境所迫,有些话没法直接说,所以作者的本意与字面意思未必一致,或反话正说,或言在此而意在彼。
C.文如其人,这封信写得恳挚、刚强、沉痛,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坚守气节、宁死不屈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谢枋得对留忠斋不屑一顾。
D.文章结尾作者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话,表明死有轻重悬殊,关键在于义,接着又引祖辈们的话来扩展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表明自己已错过慷慨赴死的时候,仍然苟活着是对宋朝仍抱有很大的希望。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庄子曰:“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牛。”
②若贪恋官爵,昧於一行,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0 10:0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南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ƒ,日日画栏独凭。
(注释)①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诗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②天涯芳信:指出外的人给家中妻子的信。③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小题1】下列对词的理解赏析有错的两项(   )(   )
A.“去年尘冷”,“冷”字用得好,它是说环境冷清,同时暗示物是人非,这为下文写女子埋下伏笔。
B.“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两句抓住“飘然”“快拂花梢”“分开红影”等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掠过花的枝头,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的情景。
C.“又软语商量不定”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燕子写得像恋人一样在商量着什么,十分亲昵亲热。
D.“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写双燕贴地低飞,好像在比赛,看谁飞得快,像飞行表演一样。
E. 这首词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主要刻画的形象就是一对成双成对、相依相偎、活泼可爱的燕子。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yì)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ƒ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吴文英(约1212~1272),号梦窗,其词作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人称“词中李商隐”。 ‚中酒:醉酒。  ƒ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恋人的寓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四个字,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顿生凄神憾魄之感。
B.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柳也就成为词中表达惜别之情常见的意象。
C.上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写景,词人葬落花,看柳丝,愁风雨,,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可谓语浅意浓。
D.阔别心爱的恋人,又怎能忘怀!词人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
E. “一夜苔生”,语意夸张,深感时光易逝,恍如昨日。当初伊人常来,不见青苔;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