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大夫集后序(节选)

曾巩

始公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以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切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祥符初,四方争言符应,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皆大治官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鸣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

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

(简注)①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公:指曾巩的祖父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秘书丞,出为两浙转运使。性刚直,好谏净,累迁礼部郎中。死后追赠谏议大夫,故称“先大夫”。③龃龉(jǔ yǔ):齿不正而参差出入。引申为意见不合,互相抵触。④符应:古人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相应,称符应。

(阅读指要)本文是一篇序言,因写在文集的后面,故称为后序。曾巩的祖父虽然有奇才,但常常直言进谏,指责大臣,言语激烈,因此以龃龉终。曾巩担心祖父的功行不能被史书真实记载,所以写下这篇序,记载祖父的生平事迹,供后人研究考证。文章有叹有赞,刻画出了曾致尧刚直好诤的形象风貌。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始公见奇于太宗(________)
(2)而公常激切大臣(________)
(3)以与民休息,塞天下(________)
(4)细奸臣,人事(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定”与“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中“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岂可一切拘以B.痛思痛,痛何如哉
C.无欲以静,天下将自D.俄顷风云墨色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曾公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②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③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④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⑤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⑥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立国后,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却未实现政通人和;在曾公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各级官吏心怀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
B.曾公在朝廷上言论激切,敢于谏净,颇受两代国君的赏识和重用,成就了历史上一段
“主圣臣直”的佳话。
C.祥符年间,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滥,全国各地大建道观,曾公极力进谏,表现了敢于与潮流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D.曾公关心民生,刚勇正直,对其政绩与品行,史籍却言之不详,作者虽对此深感遗憾,叙述时却笔调委婉,藏锋不露。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
(2)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
【小题6】从文中可以看出曾公具有怎样的品格?曾巩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1 08:4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 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 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①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 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 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安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 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 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 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 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②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 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③,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 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 而 不 听 于 忠臣 独 行 其 意 则 灭 其 高 名 为 人 笑 之 始 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注①獖fén:阉割。②公子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得到桓公信任,于是留在齐国做官。③公守之室:临时守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天下 匡:扶正
B.君其试以心之 决:决定
C.少欲则能其众 临:面对
D.君遂不用隰朋而竖刁  与:给予,指任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五伯长 何其然也
B.刚则犯民暴  余始循
C.夫人情莫不爱其身    纵一苇所如
D.卒见弑于臣  贤不及孔子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向重病的管仲咨询佐政接班人,管仲在问答中表达了个人看法。
B.管仲认为鲍叔牙为人刚愎强悍,心中无所畏惧,不能作霸主的好帮手。
C.管仲认为隰朋是最合适的接任者,齐桓公先任用了他,后又任用竖刁。
D.作者认为齐桓公无识人之明又不听忠臣的劝谏,导致了其悲剧的结局。
【小题4】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B.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C.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D.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小题5】翻译句子。
(1)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2)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4)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