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示中国优,而使边人得宁。贷:宽恕,宽免②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干:求取
B.①猥以徼贼,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当:应当②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过失;过错
C.①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平常②吾母与弟在汉,蒙其赏赐 幸:幸而
D.①虞常果张胜 引:招供②明辨之,行之 笃:忠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2 10:4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五年时,某送别介卿(1)于洪州。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称之。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而且慕之。其大父(2)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犹朝夕待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非特如是也,其喜甚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也。何则?黄生在其家,无以异于众童子,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为其大父与母者,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乎?予闻之亦喜甚。

而子自洪州归,虽其身介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于奴隶人犹然,况衣冠降登,洁然为士者乎?況吾介卿朝夕所与居,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日企而望之,乎其来视我也。

居一日,黄生来。望其表,其步趋之,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视其色,听其言,其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间而省其书,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问介卿之事,皆能道其远者、大者焉。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之,废食与寝而从之。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其来之不早也。嗟乎黄生,岂特一时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

以从介卿于淮南者数人较之,不人人皆然,而黄生独然,则又知黄生之所自致者亦荦荦(3)绝众,使坚且久,其所至如何哉?介卿之教诲、黄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贤父兄之渐泽,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为大备,而黄生为日进,独予断然不一二备而不尺寸进,比其少之时缺且忘者众矣,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则欲重警戒自修。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黄生之自致不独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其喜不又多乎?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注释:(1)介卿:即王安石,字介甫。(2)大父:祖父。(3)荦荦:卓越。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亦称之 骤:强烈  ②而且慕之 畏:敬服
③其喜甚于朝夕侍其旁   殆:大概  ④虽其身介卿之侧  去:离开
乎其来视我也 庶:希望  ⑥其步趋之 节:关键
⑦而尚其来之不早也 恨:遗憾  ⑧介卿之教诲 因:通过
A.①⑥B.②⑤C.③④D.⑦⑧
【小题2】下列对“黄生在其家”中的“其”指代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B.黄生C.曾巩D.众童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生之能浸浸闻  黄生能够渐渐被人知道
B.而异其业之进    而且为黄生学业长进感到惊奇
C.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哪也  黄生和我的好友介卿太像了
D.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  这样看来介卿的教诲不只是对黄生有益处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小题5】文中写到“予闻之亦喜甚”“吾喜也”“其喜不又多乎”,一个“喜”字贯穿全篇。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作者“喜”的原因。

同类题5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性并释义。

不利 (______)   而秦又至矣 (____) 斯用之效也 (____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事 (____)   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____
君安与项伯有故 ____)   暮去朝来颜色故 ____
且以一璧之逆强秦之欢 (____)   广数言欲亡,忿恚尉 (____

以地事秦,抱薪救火 (____)   良将在 (____

较秦之所得 ____)   此言之 (____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下咽也 (____)   君为我呼入,吾兄事之 (____

获邑,大得城 (_____)   然诸侯之地有限 (____

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 (____)   嬴而不助五国也 (____
夫六国秦皆诸侯 (____)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____

至丹以荆卿计 (____)   邯郸郡 (____
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_______

燕赵之君,有远略 (____)   速祸焉 (____

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____)   未易量 (____

不赂者赂者丧 (____)   秦攻取之外 (____
有尺寸之地 (____)   举予人 (____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____)   日削月割,趋于亡 (_____

赵尝五战秦 (_____)   齐人勿附秦 (____
日削月割,以趋亡 (_____)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