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定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定武:今河北省定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耕者入坏而得(____________)  (2)公以百金之(____________)
(3)公定武(____________) (4)呼视之(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小题3】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1 10:45: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宋)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囹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注释)①黄楼:元丰年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于徐州城东门,称为黄楼。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仲连的号。②尾联运用了王徽之的典故,指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却在到了后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问及理由,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描绘了一幅雪后黄昏空明澄净的图画。向晚时分,林中屋舍已无炊烟缭绕,城垣上的积雪,预示一年将尽。这两句颇切合雪后登楼的情景。
B.“鸟度醉吟中”,似乎鸟之飞来亦属有意入诗,平添了一种奇趣。颈联雪地里的行人,空中的飞鸟,城楼上的诗人,都被置于同一个画框之中,物我交融,互为映衬。
C.尾联正用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典故,指王徽之因访戴逵而起访问之兴,兴尽之后,忆戴逵的念头亦平息。而诗人宁可不去拜访张仲连,使自己兴不尽,这样就可长忆友人。
D.全诗结构谨严,写景则精微细腻,写情则深远绵邈。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在感情的流露及景观的表现上神韵天然,清新淡泊。
【小题2】《诗林广记》评“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时说“两句如善画,作诗之妙,至此神矣”,还有人认为这两句的写景更表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
宋 宋伯仁
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歇水微茫。
桥边十里荷花荡,输与渔人卧晚凉。
池荷
宋 黄庚
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
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下列对前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
B.《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
C.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
D.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
【小题2】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是对“荷花”内涵的理解,所举诗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君子之花,出淤泥不染,象征君子高洁品格。
如: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B.爱情之花,“莲”“怜”同音,谐音表达爱情。
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节选)
C.静美之花,象征着美好、和谐和恬静。
如: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
D.佳人之化,形容女子的美丽。
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小题3】《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 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