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范缜无佛

司马光

子良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菌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缜又著《神灭论》,以为:“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选自《资治通鉴·齐纪二》)

(简注)
①范缜:南朝齐梁时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的无神论者。出身寒微,好直率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畏权贵。②子良:南朝齐武王的儿子,封竟陵王,笃信佛教。③乖剌:不和不顺,违背常情。④令、仆:指的是尚书令、仆射。
(阅读指要)
范缜在辩难中善用譬喻,他以“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来论富贵贫贱,以“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来说形神关系,生动简洁,一语中的;而后在对王谈的反驳中,他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令王琰哑口难言。范缜的言论,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同时他坚守信仰,不为利禄所动,实属难能可贵。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子良好释氏(______)
(2)者神之质(______)
(3)难之终不能(______)
(4)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______)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杜缜后对。 ②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
③形者神质。    ④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小题3】文中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范缜盛称无佛”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缜盛称无佛。
(2)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5:28: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则天顺圣皇后

司马光

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贬安固尉。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宗短小伛偻, 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 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驰,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辞日,得召见,涕注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项曰:“合水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 顼顿首曰:“宗室、外成名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

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太后问鸾台侍郎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元方为人清谨,再为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

丙寅,武邑人苏安恒上疏曰:“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祗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食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教其孝敬之道,辅周室,屏藩皇家,斯为美矣。”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注)①褰裳:原意为撩起下裳,此处指帝王让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是
A.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免去现职
B.在朕前,犹卑我诸武看轻
C.岂不闻帝舜裳,周公复辟:恢复君主之位
D.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春秋年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是
A.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以乱易整,不
C.舜之于禹,事祗族亲之二虫又何知
D.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但节选却以“太后”称之,说明《资治通鉴》是站在传统立场,并不认同武则天的武周皇帝的名分
B.吉顼曾是武则天的心腹,后来被贬为安固县尉,其根本原因是极力拥护李氏而受到武氏诸王的嫉害
C.陆元方第二次任宰相,凡有升迁任免之事,总会把自己的意见密封上奏,从未向他人透露,突出了他“为人清谨”的性格特征
D.《唐纪》记事,叙议并重,既写出了武则天打击反对派的雷霆手腕,也充分肯定了她作为帝王尊崇李唐元老、善于纳谏的一面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2)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淝水之战
司马光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却:退却
B.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引:拉
C.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走:逃跑
D.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草:在草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
C.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小题3】下列叙述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段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文段中有很多成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对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与愿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队的溃败。
D.秦兵因后退而引发溃败,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又因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
【小题4】把材料中的有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2)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皱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味等。

夏四月楚图汉王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注①汉王:刘邦,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封为汉王。②钟离昧、龙且、周殷:均为楚王项羽的大将。③大牢具:即太牢具,指宴会或祭祀时并用食具盛着牛、羊、豕三牲,这里用指丰盛的酒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B.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C.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D.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一般称为“川”或者“水”。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
B.“东向坐”就是坐在西面,向东而坐,古代在“室”内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是称雄天下的尊者。
C.“为寿”,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於尊者,而献无疆之寿。”
D.“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称谓还有“致仕”、“致事”、“致政”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不仅原谅了刘邦,还请他喝酒,而且还把自己所得情报也说了出来。
B.项羽寡谋轻信,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C.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劝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项王不相信他,也不肯听他的意见。
D.项羽为人猜忌,偏听偏信。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中,汉王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对亚父大起疑心,汉王反间计获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①,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令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②’,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令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徒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九月)戊辰,魏主济河;庚午,至洛阳。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注解)①革,革卦,变卦是万物运转的规律。②虎变:如虎身上的花纹斑斓多变,比喻因时制宜,革新创制,斐然可观。③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资治通鉴》138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太常卿王谌之  筮:占卜
B.卒一万 弊:疲惫
C.夫亦何 伤:伤害
D.谓之曰 逆:迎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魏主平城地寒    申之孝悌之义
B.顺乎天应乎人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C.朕欲此迁宅中原  不如而善遇之
D.今当更与卿论    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和策略的一组是
A.①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②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
B.①群臣莫敢言 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
C.①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②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D.①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②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王足智多谋,煞费苦心。为了迁都洛阳,他先让太常卿占卜,为军事行动造势;再率众离开故都平城来到洛阳,后来甚至实施斧钺之刑来镇压群臣。
B.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C.孝文帝恩威并济,循循善诱。一方面,在朝堂上疾言厉色斥责任城王拓跋澄,另一方面他又私下里推心置腹讲道理进行安抚,终于获得任城王拓跋澄的理解与支持。
D.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2)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3)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