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襄汉,转徙湖湘。②放臣:被贬谪的官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魏晋间人常持白羽扇指挥三军。
C.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D.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诗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小题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0 10:5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新筑东西城记
(北宋)尹洙
城,武备之一,譬于兵,为器之大者也.。古圣王捍.患底民,弓矢甲胄,与城郭沟池交相为用,以利后世,世人不推究古始,以为王者专任德教,不必城守为固。果如是,武库甲兵将安用邪?圣人以不教战为弃民,兵不可得而废,犹城之不可废。 呜呼!世人未之思也。上之.十六年,始用西师,边将增壁垒,寝为守备。又二年,虏犯塞,震动鄜延之师。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然而事暴起,严期办,甚者削制度,苟谋亟成。既而不免改作,重伤民力,比之平时预为之图,劳资过半矣。 秦州自昔为.用武地,城垒粗.完,数十年戎落内属益众,物货交会,闾井日繁,民颇附城而居。
韩公作镇之初年,籍城外居民暨屯营几万家。公曰:“是所以资.寇也。”乃.上其事,以益城为请。诏从之。公择材吏,授之规模,东西广城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基厚皆称是,内与旧城连属, 合为一城。自十月至正月,以毕事闻,总工三百万,秦人壮之。是岁尽冬无甚寒,杵者声讴,以致 其乐焉。
先是,郡有罗谷水,自北山而下,公导之,使西塞故道以治城,众颇为疑。明年夏,大雨,水 循新堤,绝不为城害,众乃服。
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果尽固,虽虏 至,吾兵得专力于外,胜势多矣。如虏以吾城守既备,息其阋边之谋,则《兵志》所谓“无智名, 无勇功,善之善者”也。公忠国爱人之心,其在兹乎!
自始事,公宴犒慰劳,无日不至。既成,由诸校而上,天子又第其劳加赐焉。《春秋》,列国兴作皆以书。城之四月,某得以州事佐公,故详其实而书之。凡董.役之长,暨 勤事之吏,皆刻名于石阴。庆历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圣王捍.患底民 捍:抵御
B.是所以资.寇也 资:帮助
C.城垒粗.完    粗:仓促
D.凡董.役之长  董:监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其事 使人复葺南阁子
B.秦州自昔用武之地 难俗人言也
C.上十六年 俯察品类
D.为器之大者 惜其用武而不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以军队建设做类比论述了城墙对国家的重要作用,然后叙述了秦州东西城墙建造的具体过程,盛赞了韩公的建城之举。
B.第二段叙述了西夏入侵时朝廷仓促建城的旧事,和韩公合理规划,有序安排建造做对比,体现了韩公建造秦州东西城墙的功劳。
C.韩公勤政爱民,数十年来秦州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和汉人交流频繁,大多居住在城外,为了让他们安居乐业,韩公到任后,采取了登记户籍、建造城墙等措施。
D.本文叙议结合,语言质朴无华,但议论谨严,词约理精。尤其是对城墙建造作用的议论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军事眼光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
【小题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或 者 以 虏 数 敌 中 国 今 作 城 只 以 自 守 非 制 虏 术 此 大 不 然 今 之 所 患 边 垒 未 能 尽 固 耳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观潮
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翦,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注】①灵妃:洛水女神。②冯夷:黄河水神。③伍相鸱夷:伍相指伍子胥,鸱夷是一种皮囊。相传子胥被吴王赐剑自刎,后尸体又被裹以皮囊,抛入江中。子胥化作潮神,每当发怒时,就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④钱王羽箭:传吴越王钱缪曾筑捍海塘,因怒潮汹涌,版筑不成,故造箭以射潮。⑤万里乘槎问客星:据传天河与海通,曾有人乘槎访天河,见到牛郎。此举被观天象者称作“有客星犯牵牛宿”。⑥翦:剪除。⑦狎浪:弄潮。⑧观潮枚叟:汉枚乘曾作《七发》以记观潮。⑨论水庄生:指《庄子》中有《秋水》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首“八月奔涛”等三句先声夺人,生动描写了八月钱塘江潮声势浩大的磅礴景象。
B.下片“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句,表现出作者超脱红尘归隐山林的决心。
C.“蟾蜍正吐,歌管倾城”句写观潮之夜,月华满江,观潮者歌舞良宵、尽情为乐的场景。
D.这首词运用大量的典故,表现出钱塘潮水变幻多姿的特点,增添了本词瑰丽神奇的色彩。
【小题2】下列诗句描写潮水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旗彩斜飞一命轻,舟人却立万舟迎。不应当日将军事,犹到如今气未平。
B.万叠银山出海门,百川渺渺不劳吞。晴江斗起黏天浪,一洗忠胥愤屈魂。
C.海门乍见一线白,江下涛头十丈黄。数点红旗争出没,千艘飞橹下沧浪。
D.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小题3】《沁园春·观潮》一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描写了钱塘潮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