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草木泉石渐幽。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其上有乌,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筿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晁补之《鸡肋集》)

(简注)①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神宗元丰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都郎中兼国史编修等职。因多次上书主张收复被辽侵占的幽蓟十六州,就被懦弱昏庸的北宋朝廷一贬再贬,从而回家隐居。他的文章流畅简洁,很为苏轼欣赏,在当时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②新城:地名,在今浙江省富阳县地界。③幢:古代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④沮洳(jùrù):低湿之地。⑤蚖(yuán):蝮蛇。⑥鸲鹆(qúyù):鸟名,俗称信哥。⑦介然:形容道路的界线分明。⑧篁筿(huánxiǎo):大竹小竹。这里指竹林。⑨铎(duó):大铃,古代的一种乐器。⑩摩戛:摩击。⑪离立:一个个孤零零地立着。⑫突鬓:鬓毛怒张。⑬迟明:将近天明的时候。
(阅读指要)
本文是一篇语言剪短凝练、意境幽凄冷怖的记游文字。全文三段,重在第一、二段。第一段写北山的自然景象,其中先写松、泉、藤、鸟等山下景,再写篁筿、僧、屋等山上景。全段现出幽深静谧、寂寞孤清的意境。第二段写北山秋夜,呈现了凄清阴森的意境。通篇的意境与作者当时报国无门、孤寂冷漠的心境是完全一致的。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______) (2)犹骑行石齿间(___)
(3)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______) (4)门相值(______)
【小题2】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去新城北三十里B.不知身在何境也
C.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D.永州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小题3】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1)上有鸟,黑如鸲鹆。“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
(2)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语,愕而顾。“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写道:“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请简要回答:作者的这一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2)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3:3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
宋 宋伯仁
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歇水微茫。
桥边十里荷花荡,输与渔人卧晚凉。
池荷
宋 黄庚
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起易凋残。
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小题1】下列对前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日》写夏日之景。夏雨初歇,水雾弥漫,数点沙鸥,十里荷花,景色美丽,傍晚时暑气消失,渔人在休息乘凉。
B.《池荷》前两句写红荷朵朵盛开,颜色鲜艳,秋风乍起,花易凋残,“花多”与“凋残”形成对比,也引出后两句感叹。
C.这两首诗都写到“塘”,《夏日》的“野塘”,视野开阔,雨后清新;而《池荷》的“池塘”碧栏相围,与红藕相映。
D.这两首诗都写到“荷”,《夏日》的“十里荷花”和《池荷》的“红藕”都给人无穷想象,令人赏心悦目,豪情顿生。
【小题2】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是对“荷花”内涵的理解,所举诗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君子之花,出淤泥不染,象征君子高洁品格。
如: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B.爱情之花,“莲”“怜”同音,谐音表达爱情。
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节选)
C.静美之花,象征着美好、和谐和恬静。
如: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
D.佳人之化,形容女子的美丽。
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小题3】《夏日》《池荷》和《旅夜书怀》三首诗,分别用什么手法写“沙鸥”? 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袭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后,父图,为洛阳令,因家。袭吉乾符末应进士举,遇乱,避地河中,依节度使李都,为盐铁判官。及王重荣代,不喜文士,时丧乱之后,衣冠多逃难汾、晋间。袭吉访旧至太原,武皇署为府掾,出宰榆社。光启初,武皇遇难上源,记室殁焉,既归镇,辟掌奏者,多不如旨。或有荐袭吉能文,召试称旨,即署为掌书记。袭吉博学多通,尤谙悉国朝近事,为文精意练实,动据典故,无所放纵,羽檄军书,辞理宏健。自武皇上源之难,与梁祖不协,乾宁末,刘仁恭负恩,其间论列是非,交相聘答者数百篇,警策之句,播在人口,文士称之。三年,迁节度副使,从讨王行瑜,右谏议大夫。及师还渭北,武皇不获入觐,为武皇作违离表,中有警句云:“穴禽有翼,听舜乐以犹来;天路无梯,望尧云不到。”昭宗览之嘉叹。洎袭吉入奏,面诏谕之,优赐特异。

天复中,武皇议欲修好梁,命袭吉为书以贻梁祖,书曰:“一别清德,十有余年,失意杯盘,争锋剑戟。山长水阔,难追二国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梁祖览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谓敬翔曰:“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吉之笔才,虎傅翼矣!”又读至“马邑儿童”、“阴山部落”之句,梁祖怒谓敬翔曰:“李太原残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及翔为报书,词理非胜,由是袭吉之名愈重。

袭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视事之暇,手不释卷。奖诱后进,不以己能格物。参决府事,务在公平,不交赂遗,绰绰有士大夫之风概焉。天祐三年六月,以风病于太原。同光二年,追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六十》)

注①武皇,唐末割据军阀李克用死后被追赠的谥号。②梁祖: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朱温,曾在上源袭击武皇。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图,为洛阳令,因家   于其身也,则耻师
B.天路无梯,望尧云不到   骊山北构西折
C.山长水阔,难追二国欢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武皇议欲修好梁 赵尝五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迁、拜,均指古代对官员的任命情况。其中“擢”指选拔、提拔,“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拜”指授与官职。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多代指士大夫。“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诗)中的“衣冠”也是这种用法。
C.乾宁,与下文的“天复”均属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有的帝王只用一个年号,有的用多个年号。
D.卒,古代称大夫死日卒。古代对死的称呼还有:帝王和王后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袭吉生逢乱世,早年仕途颇有挫折。先是参加科考遭遇祸乱,后依附节度使李都,代替李都的王重荣不喜欢文官,李袭吉又到武皇官署做了属官。
B.李袭吉博学多通,为文善于引经据典。他写给唐昭宗的《违离表》,把自己比为洞中的禽鸟,把武皇比作尧舜,唐昭宗看后也颇为嘉许赞叹。
C.李袭吉辞理宏健,辞采气度折服对手。梁祖读李袭吉写的修好书信,或高兴或愤怒,这些情绪从侧面表现了李袭吉所写书信的非凡卓异。
D.李袭吉作风严正,身后深享显职高位。他参与决策公事,力求公平,不搞送礼请托等歪风,颇有士大夫的风度气概,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视事之暇,手不释卷。奖诱后进,不以己能格物。
(2)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