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兰陵王·春恨

张元幹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壁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注]①张元幹:抗金名臣李纲属官,金兵围汴,张元幹力谏死守,被秦桧除名削籍。后漫游江浙,写此词。②箔:竹帘。③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语出《搜神后记》。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止于城门华表柱上,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春恨”,暗示作者经历中原丧乱之痛后,借春景以寄托对国事的担忧。
B.词人开头写在春晨卷帘眺望,看雨后初晴,柳条摇曳,青草芍药,生机盎然。
C.“沉水”即沉香,“中酒”即著酒,词人用沉香、著酒表达自己希望放下心事之意。
D.结尾“怅”字领起,借用典故,抒发沧桑之变的感慨,寄意深刻、委婉、含蓄。
【小题2】赏析中片“旧”和“争”两字,体味其中的妙处,并分析两者的关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9 09:0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小 松
唐代·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静林寺古松
宋代·仲皎②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①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②仲皎,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居剡县明心寺。曾于剡山星子峰前建白塔,结庐以居,题名闲闲庵。精禅学,好诗文,多结交文友。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唐诗中描写小松刚出土,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
B.“而今渐觉出蓬蒿”句,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人称赞它高,说明时人非常有眼力和远见,意义深远。
D.宋诗一、二两句主要点明松树的古老,以三个“古”字,着力表现享有长寿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
E. 宋诗三、四句以树与人相比,树龄比人的年龄要长,古松已经亲眼目睹人世间的几回变迁,树是不会衰老的,体现了松树的青春永驻、四季常青,对比鲜明。
【小题2】两首同为写松,然而作者所处身份、年代不同,情感不同,试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