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好友。时苏轼为杭州通判,陈襄先调知杭州后又调离杭州。
【小题1】下阕“荧荧”一词颇具表现力,既渲染了环境的_________,又比作泪光,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
【小题2】简要分析本词两处“衬托”手法的艺术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7 10:4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
B."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小题2】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B.开篇三句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以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突出他风度儒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酹”,把酒洒在地上。这句词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超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小题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凌虚台记苏轼
①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③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抓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④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小题1】正确解释加点字。
①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②不足恃以长久
【小题2】将下列文句断开并加上标点符号: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小题3】对“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B.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C.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D.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小题4】联系第①、第②段,说说太守在此筑台的原因:
① ②
【小题5】“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作者是怎样阐释这一观点的?
【小题6】简析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叙议结合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