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的氛围,这是词人血和泪的倾吐,也是其后期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词人的故乡在北方,而词人此时流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梧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点点滴滴”写出了“顿挫凄绝”之感。
D.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05 06:20: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
①
。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
②
。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③
。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
④
。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注①春草青,出自《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②玉成尘:将茶叶碾碎,且谓茶叶名贵。③一瓯春:一瓯春茶。④东君:春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草青”,阶前砌下的小草开始返青,暗示春草青而游人未归。
B.江梅“未开匀”,所以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
C.“二年三度”加重表现痛惜之情;“负东君”,意为春神辜负了词人。
D.“著意过今春”把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滴尽致,全词的抒情达到高潮。
【小题2】简要赏析“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中的“压”和“铺”二字的妙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问答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题1】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相呼应。该词借景抒情,借_____________时节的景物来感伤____________之情。
【小题2】“红藕香残玉簟秋”自古以来被方家厚爱,请你谈谈该句妙在何处?
同类题4
下列对典故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C.“东篱把酒黄昏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含陶渊明东篱采菊的典故,在写离愁外也寄托了自己清高、淡泊的志向。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由北向南,词人北人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触发了词人的孤苦漂泊之感。
同类题5
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李清照(1084-1155)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