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①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文中指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的人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即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B.晋王,中国古代王爵。中国古代册封的晋王较多,历史上有名的晋王有三国时期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两晋时期晋王司马睿等。
C.函,钱币术语,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函;文中“函”指的是木匣子。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B.文章笔力雄健,表达情见乎辞,篇幅短小,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
C.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欧阳修写这篇史论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D.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1 01:06: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以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赉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B.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C.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D.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车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社会安定、国力渐强,史称“贞观之治”。
B.中书省,封建政权行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之一)。
C.兼摄,是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文言文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还有守、领、行、署、权、判等。
D.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就要立刻确定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性格沉稳,聪敏过人。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敏捷程度超过了颜师古。于是让他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
B.岑文本仪表美好,擅写文章。唐太宗行藉田礼及元日召见群臣后,文本上奏两篇文章,文辞华美情致丰富,加上有李靖举荐,他开始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C.岑文本工作尽贵,鞠躬尽瘁。做中书令时,跟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唐太宗对其委以重任,文本尽心尽力,最终心力交瘁而病死,太宗对此很伤心。
D.岑文本官居高位,清俭自律,待人以礼,不接受俸禄之外的其他财物。他的弟弟岑文昭多结识品行不端之人,文本亲自劝诫,文昭也最终改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偃虹堤记

欧阳修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显用之  常:曾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小题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今名,字丰明。少沈毅,颇通书传。孝忠时,累擢检校工部尚 书。孝忠卒,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茂昭为留后,封延德郡王。后二年,为节度使。

弟昇璘薄王武俊为人,座上谩骂,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余人,茂昭婴城,遣人厚谢,乃止。久之,入朝,为帝从容言河朔事,帝竦听,曰:“恨见卿晚!”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顺宗立,进同中门下平章事,复遣之镇, 赐女乐二人,固辞,车至第门,茂昭引诏使辞曰: “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 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既还,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军为恒州北道招讨,茂昭治廪厩,列亭候, 平易道路,以待西军,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茂昭躬擐甲为前锋,令其子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平分左右冀绕贼,大败之,承宗几危。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北镇遗客间说,皆不纳。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 乘驿往代。茂昭奉两州符节、管钥、图籍归之。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未半道,迎拜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至京师,双日开延英,对五刻罢。又表迁坟墓于京兆,许之。明年,疽发于首卒,年五十,册赠太师,谥曰献武。帝思 其忠,擢诸子皆要职,岁给绢二千匹。

(节选自《新唐书•张茂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B.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C.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D.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曾建立城池实施管理,名为朔方。
C.“驿”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亦指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还有“书 信”、“消息” 之意。
D.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茂昭沉稳刚毅,有礼有节。他的弟弟得罪了王武俊,招致王武俊发兵攻击,张茂昭环城固守,并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进攻。
B.张茂昭忠于朝廷,深受器重。唐德宗授任他检校工部尚书并升任为节度使;唐顺宗赐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节镇,赏赐女乐二人。
C.张茂昭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在与王承宗的作战中,张茂昭亲自披甲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
D.张茂昭镇守节镇,平叛有方。王承宗反叛,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准备就绪后,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2)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修表。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B.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C.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D.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指欧阳修亡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列候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B.戌,地支的第十位,可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如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年份。
C.进士,为通过殿试者,头名为状元;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头名会元;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头名解元。
D.判官与推官,均为州郡长官的属官,前者掌管文书工作,后者掌管刑事;枢密,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父亲为官至廉。一生清廉自守,乐于施舍,脱略俗念,不为物累,以致死后没有留下遗产。
B.欧阳修的母亲贤淑豁达。一生亦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欧阳修的父亲奉亲至孝,为政至仁。文中两次“涕泣”,孝心如闻如见;两次“长叹”,宅心仁厚显然。
D.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刚毅坚强。文中叙述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2)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天宝”“元和”都是年号。
C.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如天子死曰崩(驾崩、山陵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为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有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等。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巴西定居,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C.在贺知章的推荐下,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李白得以步入仕途,在朝中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惜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D.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