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璿字休璟,京兆始平人。曾祖规,为后周骠骑大将军。休璟少孤,授《易》于马嘉运,传《礼》于贾公彦,举明经高第。为吴王府典签,改营州户曹参军。会突厥诱奚、契丹叛,都督周道务以兵授休璟,破之于独护山,数馘多,迁朔州长史。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议弃丰保灵、夏。休璟以为不可,高宗从其言。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圣历中,授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大将曲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洪源谷,休璟以兵数千临高望之,见贼旗铠鲜明,谓麾下曰:“吐蕃自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将兵,欲以示武,且其下皆贵臣酋豪子弟,骑虽精,不习战,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六战皆克,斩二将,获首二千五百,筑京观而还。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后嗟异,擢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
西突厥乌质勒失诸蕃和,举兵相攻,安西道闭。武后诏休璟与宰相计议,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既而边州建请屯置,尽如休璟策。后曰:“恨用卿晚。”进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改太子右庶子,仍知政事。累迁校检吏部尚书。延和元年卒,年八十六。
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其间绵地几万里,山川夷坦,障塞之要,皆能言之,故行师料敌未尝败。初得封,以赋绢数千散赒其族,又出财数十万大为茔墓,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
(选自《新唐书唐休璟传》,有删改)
注:曲莽布支、钦陵、赞婆都是吐蕃将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     溃亡:溃散逃跑的士兵
B.西突厥乌质勒失诸蕃和,举兵相攻,   相攻:互相攻击
C.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     少选:一会
D.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 当时:立即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B.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C.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D.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休璟富有军事才干。他对唐朝时西北一带的地形地势了然于心,为边防出谋划策非常得当,无论是用兵还是料敌未曾失败过。
B.唐休璟作战知己知彼。他对进犯凉州的吐蕃军队的用兵意图和实力判断准确,并且果断大胆地直接进攻,结果取得了大胜利。
C.唐休璟颇受信任和重用。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时,都督周道务将军队委托给休璟;武后多次采纳休璟的意见和谋略。
D.唐休璟爱护族亲。他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拿得到的封赏周济族人,还出钱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已死的亲属全部改葬。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2)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3 05:3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道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没收)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出售)黄金,府吏持帖(文书),强僚佐署(签名)。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纹记)。”独不肯署。尧咨讽(说动)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枷锁)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恩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不辄受人之遗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决狱之术多如此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能尽以输官而赈民/醉则相枕以卧
B.独留一人于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去其桎梏而食之/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决狱之术多如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公不与发达后的亲戚好友往来,表现了他正直可贵的优良品质。
B.欧阳公笑纳了僧人的馈赠,但仍没收了他们的积物用来救助老百姓。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好事情,源于他能处处为百姓着想。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l)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
(2)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同类题2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B.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C.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D.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炀帝、高祖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道出钟陵,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酒酣辞别,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勃属文,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B.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C.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D.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冠”,即“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C.“教授”,古时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有时也尊称私塾先生,与现在的“教授”含义不同。
D.“初唐四杰”,即“王杨卢骆”,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著名诗人,《咏鹅》一诗即为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
B.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拿起笔来就写,就是现在传诵的《滕王阁序》。
C.王勃在虢州做参军时,当时的同僚都嫉恨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凌侮作践别人。
D.王勃写诗著文时必先酣饮,诗文顷刻而就,一个字都不修改,但是构思不够精巧,可见褒中有贬。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武部员外郎。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粱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変/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B.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C.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D.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年幼丧父的孩子。“鳏寡孤独”,一般来说“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独”指老而无子。
B.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类似今天的组织部官员。
C.转,在此指调动官职。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还有“调”、“徙”、“改”、“出”“入”等词。
D.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在狂乱中也能显示艺术之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耿直刚正。升任监察御史后,他上奏弹劾不肖之臣,任殿中侍御史时,又替被陷害的宋浑说话,这些举动引起宰相杨国忠的厌恶,一心想排斥他。
B.颜真卿有先见之明。安禄山刚露出反叛苗头时,他便提前做好工事准备,后来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尽失,唯独他担任太守的平原城守护完备。
C.颜真卿忠贞刚烈。面对叛军将领的威逼,他从容不迫,起身赴火,他痛骂李希烈派来假传圣旨的宦官,最后被缢杀。
D.颜真卿才华横溢。他学识广博,工于文章,尤其精于书法,世人把他的书法当珍宝一样流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2)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伦,系本京兆。父光乘,在开元、天宝间为朔方节度使
伦以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篓失苛严,愈无功。伦请准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减,鼓铸多矣。玄宗晚节盛营官室,吏介以为欺,伦阋实工员,省费倍。
从帝入蜀,以监察御史为剑南节度行军司马、置顿判官。时中人卫卒多侵暴,尤难治,伦以清俭自将,西人赖缓。中宦疾之,以谗贬衡州司户参军。度支使第五琦荐伦才,擢商州刺史、荆襄道租庸使。襄州裨将康楚元乱,自称东楚义王,刺史王政弃城遁。贼南袭江陵,绝汉、沔饷道。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德宗嗣位,选使绝域者,擢伦太常少卿,充和吐蕃使。伦至,谕天子威德,赞普顺悦,乃入献。还,进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使,如旨。伦处朝,数论政得失,宰相卢杞恶之,改太子少保。从狩奉天。及杞败,关播①罢为刑部尚书,伦在朝堂流涕曰;“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闻者惮其公。帝后欲复用杞为刺史,伦苦谏,言恳至到,帝纳之。进太子少师、郢国公,致仕。
时李楚琳以仆射兼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兼少府监,伦言:“楚琳逆节,忠诚戎丑,不当宠以官。”又请为义仓,以捍无年;择贤者,任帝左右。谓吐蕃豺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居家以孝慈称。卒,年八十三,赠扬州都督,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减)
【注】①关播:由卢杞推荐担任宰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B.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C.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D.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庇荫,即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才学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之为节度使。
C.赞普,在吐蕃诸王的名字中多有此词。《新唐书·吐蕃传》云:“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D.义仓,是一种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最初仓库设在“闾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伦治政有方,在担任铸钱内作使判官时,提出合理建议,改变了一些不当做法,收效显著。
B.韦伦为官清廉,面对宦官禁军大肆侵夺,他坚守原则,自我约束,不与其同流合污。
C.韦伦英勇善战,在平定楚元叛乱中,虽然刺史弃城而逃,但他毫不畏惧,采取策略平定了叛乱。
D.韦伦公正刚直,上朝时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对皇帝的不当做法委婉劝谏,直至皇帝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
(2)谓吐蕃豺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