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尊前①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②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①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拟把”“欲语”从心理和神态上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归期在即主人公内心的不舍、不忍又 不得不离别的痛苦。
B.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叮咛恳切,反 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C.“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与“直须”和“始共”相呼应,只有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 易送别春风归去。
D.本词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离别凄凄的场景,奠定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使得整首词都笼 罩在一种伤感的情绪中。
E. 整首词通过记叙、抒情表达了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又从儿女柔情中提出带有哲理的问题。
【小题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本词的名句,有人评价说这两句“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请结合全词对此进行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2 05:4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注释:帝不豫:皇帝有病。及大渐:渐,疾病加重。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B.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C.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D.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
B.五品,正五品是中国古代官位的一个级别,属于中级官员,一般是州级官员。
C.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D.侯,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一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企图做内应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庄宗既好俳忧,又知音,能度曲。其小字亚子,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悴,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 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摊曰:“吾已许周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何在新磨(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持新磨诘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庄宗大怒,弯 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新磨:全名敬新磨,跟随庄宗的伶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
B.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
C.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
D.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俳优”和“伶”在古代都是对表演艺人的称呼,多数情况下含有贬义。
B.作词、作曲、唱曲都可以叫“度曲”,这里着重指庄宗懂音乐,会作曲。
C.“教坊”唐代开始由官府设立的,专门用来培养宫廷乐舞人才的机构。
D.中国古代皇帝即位时改换年号,叫“改元”;在位期间也可以多次改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庄宗宠信伶官,行为不知检点。他给自己起艺名,经常跟艺人们在一块儿演戏,还要给这些人封官许愿,实在不是一个天子应该有的作为。
B.刘皇后出身低微,但却争强好胜。她的父亲曾以打卦卖药为业,她本人性格强悍,在后宫中极力争宠,所以十分忌讳别人知道自己家族的身世。
C.郭崇韬尽职尽责,敢于正言直谏。他反对的理由是,一起出生人死打天下的将士们还没人获得封赏,却优先厚待伶人,难免让天下人寒心。
D.敬新磨戏骂庄宗,却能巧言免罪。他有一次刚进大殿,就有条狗追着他咬,他喊出的话犯忌,惹怒了庄宗,最终靠谐音曲解的能耐化险避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2)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于)其他方面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

足下所为文用意甚高卓然有不顾世俗之心直欲自到于古人。今世之人用心如足下者有几?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交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学不师则守不一,议论不博则无所发明而究其深。足下之言高趣远,甚善,然所守未一而议论未精,此其也。窃惟足下之交游能为足下称才誉美者不少,今皆舍之,远而见及,乃知足下是欲求其不至。此古君子之用心也,以言之不敢隐。

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三代、两汉之学,不过此也。足下患世未有合者,而不弃其愚,将某以为合,故敢道此。未知足下之意合否?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学者往往之  溺:沉溺
B.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品 皇皇:匆匆忙忙的样子
C.交之间能发足下之议论者谓谁 游:游览
D.此其也 病:缺陷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者有所溺尔 方勉以模言语
B.盖文为言  圣人义虽不可及
C.何其用功少而至于也   文不难而自
D.则乡曲之中能为足下之师者谓谁 以言之不敢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义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因为文章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喜悦,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
B.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却要勉强写作的文人。
C.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会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D.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敢
心胸充实写成文章就能光彩绚烂,这样世人看后才会果断勇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2)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文章都阐述了文与道的关系,欧阳修认为二者之间,道应为先。
B.欧阳修注重实践以求道,反对弃百事不关心,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C.欧阳修在书信中批评了当世学者过于追求文辞的现象。
D.欧阳修认为祖择之的文章言高趣远,议论精深,因此大加赞赏。
【小题6】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以下试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①先生:与“弟子”相对,指长辈。②馔:吃喝。
请概括这两则内容中“孝”的内涵。春节来临,你认为践行“孝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文远传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曰:“闻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奧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

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大业初,授国子博士。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

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采,为李密军所。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密顿首曰:“欲先征化及(注),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文远曰:“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密问计于文远,答曰:“是人残忍,意又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

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王公,小人也。”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

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

皆莫能屈。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徐文远传》)

(注)化及:即宇文化及,鲜卑人,隋末叛军首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为事 鬻:购买
B. 为李密军所执    执:捉拿
C. 犹能屈体尊师之义 弘:弘扬
D. 意又促 褊:气量狭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有其言告重者    故为之文
B. 此老夫幸也 郯子
C. 密问计文远 而耻学
D. 罗士信获之 何其然也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B. 国子博士:学官名,为品行清淳、通明经义之人担任,也是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C. 顿首:行礼时,头触地即起。古代专门用于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的礼节。
D. 僭号:冒用帝王称号或者使用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被视为公然抗礼的反叛行为。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5】根据文章第一、二段,概括徐文远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令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B.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C.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D.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在本文指函谷关。
B.“客”即门客。古代达官贵人有供养门客的习俗,战国四公子都号称“养客三千”。
C.“摄”有捕捉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逮捕了吏部尚书,对吏部进行整治。
D.“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的长辈追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周早年经历坎坷。途径汴州时,他逛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
B.马周才能非凡。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甚至派常何四处找寻他、敦促他入官。
C.马周深得宠信。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高度赞赏他是能够竭忠尽力的股肽重臣。
D.马周虑事周全。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