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书怀
高士谈
①
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
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
②
。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
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
【小题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做赏析。
【小题2】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04-24 10:48: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以村行为线素,用多彩之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乡野山村送人的景色。
B.首联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C.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D.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给读者带来唯美秋色的视觉联想。
E. 最后两句设为问答,直抒胸臆,抒写对幽静山村如家乡般美好的赞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闲写新诗十数篇,晓来铺向竹窗前。
无端燕子欺人睡,故落春泥污彩笺。
注: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本诗作于此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作者闲来无事写新诗十数篇,一个“闲”学写出了作者生活的闲适和恬然自得。
B.诗歌的第二句虽不是直接的景物描绘,但一个“晓”和一个“竹”字让人感到春天早晨的清新美好。
C.燕子本无无意有意,但作者却写燕子故意欺负人睡,弄污彩笺,这是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无理而炒”的写法。
D.整首诗歌--反一般诗歌惯用的写景抒情表达方式,全篇用叙述的手法,记述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生活的片段。
【小题2】近代著名学者王周维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请分析本诗中哪些“物”带上了作者的怎样的感情色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
李之仪
①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
②
。
(注):①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②毵毵(sān sān):毛发纷披散乱状。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凭陵有“逼压”之意,写出了苏东坡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凌逼以及在艰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
B.“蘗”即黄檗,味苦,古人常以黄檗比苦心。“味却甘”写出了苏轼贬谪岭南时安之若素、乐观旷达的精神。
C.“时雨”喻指皇帝的恩泽,“卧龙”喻指苏东坡,颔联既写出了苏轼得以还自岭南的原因,也写出了诗人对苏轼才华的赞美。
D.两人见面时诗人白发苍苍,苏轼已经认不出他了。诗人感慨岁月无情,又对苏轼漂泊在外时间之长、命运之苦伤心。
E. 这首诗中间两联意奇境阔,首尾两联情悲语酸,却并无不协调之感,呈现出飘逸与苦涩相统一的风格。
【小题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同类题4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王荆公辞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脱去世故平生不以势利为务当时少有及之者
然其诗曰:“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既以丘壑存心,则外物去来,任之可也,何惊猜之有?是知此老胸中尚蒂芥也。陶渊明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然则寄心于远,则虽在人境,而车马亦不能喧之。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
限5
处)
【小题2】“王荆公”指的是
(人朽) 。古人习惯将
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小题3】王荆公和陶渊明对待世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词的下阕寄浅于深,委婉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