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四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
B.柳永,字耆卿,本名三变,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有“柳三影”的美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
C.秦观自辟蹊径,卓然名家,向称“婉约之宗”。其小令俊逸精妙,情韵兼胜;慢词蕴籍委婉,一唱三叹。
D.靖康巨变,使无数爱国志士发出慷慨激昂的歌声。岳飞的《满江红》,气吞山河,光照日月,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5-20 05:0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有《柳河东集》。《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著名的“永州八记”的首篇。
B.《一个人的遭遇》是肖洛霍夫的战争题材小说,但作者没有完整地反映一场战役,也没有描写前线战斗的激烈情景,而是表现作者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战争中普通人的生存问题的思考。
C.碑记原是刻在石碑上,记述死者生前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写法上,原始碑记只叙述;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原始碑记。
D.杂文属于散文,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杂文内容无所不包,形式丰富多样。“五四”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杂文成为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现实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文艺性论文。《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
同类题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B.“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
C.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D.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同类题3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议论文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龚自珍——诗歌
C.《登高》——杜甫——唐代——诗歌
D.《故乡》——鲁迅——现代——小说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市人。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B.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浙江嘉兴人。著有“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C.春秋时期有伯、仲、叔、季四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按功劳分公爵,功劳越大,分得土地越多,爵位就越高。
D.《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整理、校订的,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就选自《战国策》。
同类题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C.《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柳永(约971-1053)
苏轼(1037-1101)
秦观(104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