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象先,本名景初。少有器量,应
制举,拜扬州参军。秩满调选,时吉顼为吏部侍郎,擢授洛阳尉。元方
①时亦为吏部,固辞不敢当。顼曰:“为官择人,至公之道。
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实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荐也。”竟奏授之。迁左台监察
御史。景云二年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太平公主
②将引中书侍郎崔湜 知政事,密以告之,湜固让象先,主不许之,湜因亦请辞。主遽言于睿宗,乃并拜焉。
象先清净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湜每谓人曰:“陆公加于人一等。”太平公主时既用事,同时宰相萧至忠、岑义及湜等咸倾附之,唯象先孤立,未尝造谒。先天二年,至忠等伏诛,象先独免其难。以保护功封
兗国公,
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其年,出为益
州大都督府长史。在官务以宽仁为政,司马韦抱真言曰:“望明公稍行杖罚,以立威名。不然,恐下人怠堕,无所惧也。”象先曰:“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竟不从抱真之言。历迁河中尹。六年,为蒲州,象先为刺史,仍为河东道按察使。尝有小人犯罪,但示语而遣之。录事白曰:“此例当合与杖。”象先曰: “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言?若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十年冬,知吏部选事,又加刑部尚书,以继母忧免官。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陆象先传》)
(注)①元方:即陆元方,陆象先的父亲。②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曾揽朝政。
【小题1】(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
B.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
C.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
D.赐实封二百户/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穷讨至忠等/枝党连累稍众象先密有申理/全济甚多/然未尝言及/当时无知之者/ |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是为皇帝亲自策问应举之士以选拔人才而设置的特科。 |
B.御史,是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朝的以监察、弹劾为职责的官职历代具体名称有别。 |
C.兖国公,爵位名。爵位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等级的高低与权利的大小。 |
D.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其数量多少及所辖地区大小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 |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象先深受推许。太平公主想要提拔崔漫主持政事时,崔湜说陆象先高人一等,坚决要求与他一起接受任命,不肯自己一人为相。 |
B.陆象先不阿权贵。太平公主专权,萧至忠、岑义以及崔湜等人都依附于她,但陆象先不随波逐流,从不曾前往拜访太平公主。 |
C.陆象先为政宽仁。司马韦抱真建议他施行杖罚来树立威名时,他没有听从;当某录事希望他杖打犯罪者时,他对其进行了批评。 |
D.陆象先备受认可。在参加官员调选时,吏部侍郎吉顼提升他为洛阳尉;他先后担任刺史,处理政事如一,百姓和吏属都怀念他。 |
【小题4】(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实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荐也。
(2)象先清净寡欲,不以细务介意,言论高远,雅为时贤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