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伶官传》(节选),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其矢,盛以锦囊,负前驱,及凯旋而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臣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注)①嬖伶,受宠的伶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本
B.未及见而士卒离散 贼:偷窃的人
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逸享乐
D.周匝于马前     谒:拜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世言晋王将终也 宦三年矣,未知母存否
B.而皆背晋归梁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尔无忘乃父之志 杳不知所之也
D.负前驱 后人哀之不鉴之列
【小题3】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藏:收藏,包含着庄宗郑重对待父亲遗赠并决心实现其遗志的意味。
B.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恭敬地取出,包含着庄宗牢记父亲遗志并以此激励自己的意味。
C.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包含着庄宗尚未全部实现父亲遗志还要继续努力的意味。
D.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还:奉还,包含着庄宗已经实现父亲遗志打算从此纵情享乐的意味。
【小题4】下列语句,不能直接体现“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一项是( )
A.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B.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C.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D.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小题5】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
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④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晋灵公不君》)
⑤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31 11:4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漏受命,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甲、乙、丙、丁……)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而且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他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务秋毫无犯。
C.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2)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闻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逄、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博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洗马,是古代在皇宫中喂马的仆役。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小题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魏征有远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世让,字元钦,京兆醴泉人也。仕隋为征仕郎。高祖入长安,以湋川归,授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得其众数千因授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拒薛举战不胜与弟宝皆没于贼举令至城下,绐说使降。世让阳许之,至则告守者曰:“贼兵极于此矣,善自固!”举重其节,不加害。秦王方屯高城,世让密遣宝间走王,言贼虚实,高祖悦,赐其家帛千匹。举平,授彭州刺史。

俄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从永安王孝基讨吕崇茂于夏县,军败,为贼所囚。闻独孤怀恩有逆谋,唐俭语世让曰:“怀恩谋行,则国难未息,可亡归,白发之。”世让逃还,高祖方济河幸怀恩营,惊曰:“世让之来,天也!”因封为弘农郡公,赐田百亩、钱百万。母丧免,起为检校并州总管。窦建德之援王世充也,世让率万骑出黄沙岭,袭洛州。会突厥入寇,又诏以兵屯雁门,世让胞骑八百赴之,而可汗军大至,乃保武州。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城数坏,辄立栅究拒。郑元璘先使可汗,可汗使来说,世让叱曰:“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邪?”久之,虏引去。

元踌还,具道其忠,赐良马、金带。帝问以备边策,答曰:“突厥数南寇者,恃有马邑为地耳。如使勇将屯崞域,厚储金帛以招降者,数出奇兵略城下,践禾稼,不逾岁,马邑可图也。”帝曰:“非公无可任者。”乃使驰驿经略,于是世让至马邑。高满政以地来降,突厥患之,纵反间,云:“世让与可汗为乱。”帝不之察,因诛之,籍其家。贞观初,突厥降者言世让无逆谋,乃原其妻子。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唐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得其众数千/因授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拒/薛举战不胜/与弟宝皆没于贼/
B.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得其众数千/因授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拒薛举/战不胜/与弟宝皆没于贼/
C.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得其众数千/因授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拒/薛举战不胜/与弟宝皆没于贼
D.时唐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得其众数千/因授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拒薛举/战不胜/与 弟宝皆没于贼/
【小题2】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丧免,指古代官员遭遇了母亲的丧事要免去官职,为母亲守孝三年,停止娱乐和交际。
B.古代朝廷多居于中原地区,周边则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说。文中用“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C.驰驿,古时官员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途驿站供给差役、马匹和粮食,兼程而行,称驰驿。
D.籍其家,籍”是登记的意思,这里是把他的家产都登记造册,意同《鸿门宴》中“籍吏民”中的“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世让随机应变,谋略过人。刘世让被薛举命令到城下劝城中人投降时,却趁机告诉城中人要好好坚守 自己的城池。
B.刘世让忠勇无畏,坚守节操。突厥入侵,他在城池多处毁坏的情况下坚持抵抗,敌军派说客来,也遭到了他的呵斥。
C.刘世让谋略过人,深得赏识。秦王驻扎高城时,他秘密派人到秦王处通报敌军虚实;高祖询问防守边疆策略时,他分析透彻。这两件事均受高祖赏识。
D.刘世让勇担重任,含冤屈死。他屯兵在崞城时,突厥使用了反间计,刘世让被唐高祖冤杀,家产被抄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突厥入寇,又诏以兵屯雁门,世让驰骑八百赴之,而可汗军大至,乃保武州。
(2)如使勇将屯崞城,厚储金帛以招降者,数出奇兵略城下,践禾稼,不逾岁,马邑可图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田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精宪使河东,事有来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迁兵部员补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负为详处,不闻南是无精牒。进中书含人。历果秦二州都甘、并州长史政以严拼,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负请置天兵军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童兵科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等罢,帝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其不裕秘书监姜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胶死。会广州都督装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胶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候。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乞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有佳客乎? 若:如果
B.迁兵部员外郎  累:多次
C.臣恐言路 塞:阻塞
D.论者其不裕    恨:遗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三个义项,本文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住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溢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