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    信:实在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高的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    东:向东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斗牛:斗,南斗星,星宿名;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B.时辰: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孔雀东南飞》里有“奄奄黄昏后”,“黄昏”为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C.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癸丑”“壬戌”均是用此类方法纪年。
D.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晦,每月最后一日。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8 12:38: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也,事宣武军为牙将。太祖初镇,以为通引官,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君。
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工骑射,好书史,善伺太祖意,动作皆如旨。太祖尝曰:“敬翔、刘捏、寇彦卿,皆天为我生之。”其爱之如此。赐以所乘爱马“一丈乌”。太祖围凤翔,以彦卿为都排阵使,彦卿乘乌驰突阵前,太祖目之曰:“真神将也!”
初,太祖与崔胤谋,欲迁都洛阳,而昭宗不许。其后昭宗奔于凤翔,太祖以兵围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彦卿因悉驱徙长安居人以东,皆拆屋为筏,浮渭而下,道路号哭,仰天大骂曰:”国贼崔胤、朱温使我至此!”昭宗亦顾瞻陵庙,傍徨不忍去,谓其左右为俚语云:“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相与泣下沾襟。昭宗行至华州,遣人告太祖以何皇后有娠,愿留华州待冬而行。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趋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彦卿复驰至华,即日迫昭宗上道。
太祖即位,拜彦卿感化军节度使。岁余,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金吾街仗使。彦卿晨朝至天津桥,民梁现不避道,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彦卿见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诏彦卿以钱偿现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太祖不得已,责授彦卿左卫中郎将。复拜相州防御使,迁河阳节度使。
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末帝即位,徙镇威胜。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好诛杀,多猜忌。卒于镇,年五十七。
(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 准:鼻子
B.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 捽:揪住
C.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    论:按照
D.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 怙:依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彦卿是开封人,后梁太祖朱温曾派遣他到魏地去谋划事务,寇彦卿暗中为罗绍威谋划,于是全部诛杀了牙军。
B.后梁太祖朱温与崔胤谋划,想迫使唐昭宗迁都,昭宗不答应,但被迫东行。走到华州时,昭宗派人来说何皇后怀孕了,希望在华州过冬,但朱温仍不同意。
C.寇彦卿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后,有天早朝时走到桥边,有个叫梁现的人不肯躲避,寇彦卿的开路卫士便冲上前抓住梁现扔到天津桥的石栏上摔死了。
D.寇彦卿聪明敏感,善于待人接物,不过因为喜欢依仗后梁太祖朱温对自己的宠爱滥用权力,所以多受人猜忌。
【小题3】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
(2)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寇彦卿因梁现一事主动自首后的遭遇。(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区名,指京畿地区。唐代的国都为长安,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设京兆尹来管辖。
B.尚辇奉御,官名,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炀帝始建尚辇,为殿内省六局之一,后改为奉御,唐、宋沿置。
C.古代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
D.突厥是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早游牧于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北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谋逆弑杀隋帝,不肯投靠李渊而失败;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B.宇文士及担任奉御时与时任殿中少监的高祖交往密切。高祖亲写诏书邀请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公开派家童赴长安进献金环表明心迹。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里谈话。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在旁边随声附和,太宗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宇文士及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了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2)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抚髀叹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 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 ①唐明宗:李嗣源(李亶),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如文中“拜检校工部尚书”中的“拜”,而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则是“叩拜”的意思。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时,敌将康延孝递交降书,明宗打算将降书呈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 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 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十品,测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都将成/辄有大风用水暴至/以坏之
B.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提/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C.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D.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摄”均表示代理官职。
C.清泰: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使,明宗即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
B.张敏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皇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
C.张敬达误中敌计,顽强抗敌,张敬达被契丹军队包围,契丹军队包围敬达,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
D.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仲将,寿张丞。祖希庄。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援萃,投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同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退动而英俊,文思敏達。始年十五,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退提翰即成,词理典瞻。日用览之弦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部李萬出镇太原,辟为从事。萬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退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被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退谓人日:“此三人便堪掌纶浩。”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铁,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幕。父乃后时。在公府有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乌,徒丽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家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阙,复为中书舍人。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退掌语八年,制教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顾、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退,为王言之最。退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B.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C.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D.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
B.左拾遗,谏官,又称言官,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遗高于左拾遗。
C.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为会元。
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是大部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逖官宦出身,家学渊源。孙逖文采斐然,科举得意,文章受世人称赞,与他父亲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B.孙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长史崔曰用对他的才思大为吃惊,与15岁的孙逖结为忘年之交。
C.孙逖主持考试,慧眼识才,他选拔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最用的杜鸿渐、颜真卿等后来都官至高位。
D.孙逖忠心报国,不忘父恩。他上表玄宗,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京,皇帝授于其父宋州司马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义语。
(1)始年十五,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
(2)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