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怀慎,滑州人,盖范阳著姓。及长,第进士,历监察御史。神龙中,迁侍御史。迁黄门侍郎、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开元元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予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敞箦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杯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亡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帝后还京,因校猎鄂、杜间,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之文,帝自书。
子奂、弈。奂,早修整,为吏有清白称。历御史中丞,出为陕州刺史。开元二十四年,帝西还,次陕,嘉其美政,题赞于听事曰:“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六》选文有删节)
注:父、母丧后一周年(即第十三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小祥”;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见敞箦单藉  藉:草垫
B.家亡留储    亡:通“无”,没有
C.无以劝善    劝:劝说
D.停跸临视    跸:帝王出行的车驾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文中“神龙”是古代年号纪年方法。
B.“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用以表示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D.“四门博士”是学官名。北魏时置四门小学博士,选用儒生充任博士,以传授儒家经典。它初设于京师四门,故名。后与太学同在一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怀慎与姚崇共同执掌朝政,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凡事推重姚崇,概不专断。这种让贤用能、甘当陪衬的精神难能可贵。
B.卢怀慎并非凡庸之辈,他有着对“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奸人乘间而进”的预见。他敬重的姚崇,推荐的宋璟等人,皆一代英才,宰相重在为朝廷选用人才,他堪为称职。
C.卢怀慎虽然没有干出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身居高位,甘于清贫,这种为官清廉的美德却得到世人的推崇。
D.卢怀慎的两个儿子做官都有“清白”的美誉,深受皇帝的称赞,认为他们“不坠家风”。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
⑵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8 09: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遂以其集归,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原文有删改)
【注】①苏子美:苏舜钦,北宋初期文学家。②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而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柔和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
B.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讽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小题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D.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尚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唏嘘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2)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徳,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太子与秦王有(______)
(2)天子有臣七人(______)
(3)数被(______)
(4)陛下其性命(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2)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以士为轻乎 路漫漫修远兮
B.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朕夙夜庶几前圣 从径道亡,归璧
D.王问珪以为忠孝 徐公能及君也
【小题4】试析第二段中刻画王珪的人物表现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注)①皇皇:匆忙。“皇”,同“遑”。  ②子云:西汉扬雄的字;仲淹:隋末王通的字。

【小题1】本文主要阐述了□和□的关系。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学问的人在起步时没有不看清道路的,但到达目的地的人却很少。
B.文章难以写得精巧而令人喜爱,却容易取悦于一时使作者自我满足。
C.孔子老而回鲁国,此后为了作“六经”,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
D.作者强调要勉力学习前人的文采和技巧,日积月累自然能写好文章。
【小题3】第二段援引两个实例(一个是孟子与荀子的例子,一个是扬雄和王通的例子),其作用是  。
【小题4】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一句话予以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