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注】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王令,北宋诗人,28岁卒,短短的一生写了不少心系天下苍生,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作。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清风无力”衬暑旱之甚,更著一“屠”字,将“热”人格化,有力表现诗人对“清风”的责怨之情。
B.次句运用拟人,写太阳应落不落,助“热”为虐,形象生动。
C.三四句“人”“天”对比,字里行间渗透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突出暑旱的严重。
D.“人固已惧江海竭”的潜台词是:人们最害怕的还不是江海枯竭,而是因暑旱带来的无力解决的生计问题,紧扣诗题中“苦”字。
E. 全诗想象奇特,气势恢宏,用语奇险,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本诗技法上虚实结合,立意上又“识度高远”(刘克庄语)。请你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03 09:02: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E. 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小题2】(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公(修),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詾詾,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沆)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 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贫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配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强为通  通顺
B.其冬十月朔 初一
C.自皇朝逮令 到,及
D.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文中指祠堂宗庙。商(殷)代叫“庠”,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序”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
B.甍 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运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又监察的责任。
D.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卫、修撰、编修、检讨统称为翰林。
【小题3】把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1)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
(2)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小题4】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 美 人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所见之景。“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
B.“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贴云寒”,状飞行之高。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C.下阙前两句写光阴荏苒,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怀。“雪满长安道”既点时地,又渲染出冷寂的气氛。
D.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与“江”有关的古代地理名词如“江表”“江左”“江淮”,分别指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下游以西地区、长江淮河地区。
E. 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小题2】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