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
(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测:预料
B.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
C.则均之吏于远 吏:官吏
D.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颖:出众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谈者谓南越偏且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B.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
C.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D.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小题3】给文中划沾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B.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C.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D.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1 04: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妣事略
明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 ①加健:更加费劲。②姁(qú)姁:和蔼亲切。③缉:搓麻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B.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D.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B.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清也用年号代称皇帝。
C.《孝经》:讲述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著作,指出孝是诸德之本,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
D.补学官弟子:补充空缺官职任教官生员。学官又称教官,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的母亲热爱劳动,终日劳苦。她世居吴家桥,娘家富有,在归家生了许多小孩后也不停地干活。
B.归有光的母亲待人慈善,教子从严。佣仆即使被责打了也不忍心责怪她,有光背书没有错漏她才高兴。
C.归有光与堂兄有嘉同学交好。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私塾过夜,我心里却舍不得家必定要赶回家。
D.《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都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表达自己的感情,娓娓道来,写得情真意切。
【小题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归有光《先妣事略》)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非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小题1】作者提出种柳树“兼为悦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小题2】第二段中说道:“鸟音宜晓听”而“独宜于晓也”,其原因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接着写鸟在白天有“虑患之念”,故“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中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末段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生哀辞
韩 愈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齿:相等B.以詹志云卒: 最终
C.监有狱会:恰逢D.余就食江南就食:谋生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詹有名望的一项是( )
①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    ②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③往往闻詹名闾巷间 ④其德行信于朋友
⑤观游宴飨,必召与之    ⑥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
A.②③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他本人也因文才出众倍受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的爱惜敬重,成了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人。
B.文章对欧阳詹进行了评价,他尽孝道,以父母望其成名的意志为意志来孝养父母。虽不寿而终,但是他的德行和表现其才华的文章,却是与世长存的。
C.欧阳詹看重友情,曾率领自己的生徒们到朝廷上去举荐韩愈做四门博士,结果因国子监有诉讼之事,加上自己的地位卑微,举荐以失败告终。
D.韩愈写作此文,主要在于抒己之哀痛,慰死者之双亲,完成朋友的遗愿。因为担心欧阳詹死后湮没无闻,所以把他的才学、品德写进文章,加以彰显,以永传后世。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3分)
(2)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3分)
(3)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詹 在 侧 虽 无 离 忧 其 志 不 乐 也 詹 在 京 师 虽 有 离 忧 其 志 乐 也 若 詹 者, 所 谓以 志 养 志 者 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