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给人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三字,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挂满藤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黛浅眉痕沁”写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眉间浅浅的黛色,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小题2】词中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2 10:49: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浪亭记

苏舜钦(宋)

(1)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2)—日过郡学,东顾苹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秸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原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榦,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3)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4)噫!人固动物(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苏舜钦:北宋诗人,号沧浪翁。政治上属革新派,因而遭诬陷,削职为民,流寓苏州,筑沧浪亭。②租赁。③独木桥。④北边曲岸上。⑤通“悯”,悲悯。

【小题1】第2段主要交代了沧浪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2】可填入第(4)段空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A.耳
B.矣
C.也
D.哉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小题4】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部。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修建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不禁生发对往日计较荣辱得失的追悔。
D.尾段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小题5】综观全文,分析作者建造“沧浪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