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城南三十里处。两岸青山相对,江中水流湍急。②严陵:严光,东汉人,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世人多讽严光沽名钓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小令,写景生机盎然、活泼清灵,在以“豪迈”见称的苏词中,别具一格。
B.“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两句描写了小舟的轻快,如惊飞的鸿雁一样掠过水面,反映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急切与惬意。
C.“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节奏较快。
D.“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句,作者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两岸山势连绵如画的美景。
E. 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作者把对人生的感慨,对历史的沉思,都融入这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小题2】“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这几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4 04:0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满庭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摐摐:形容雨声。③残:残灯。④逢逢:形容鼓声。
【小题1】下列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词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B.上片的“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
C.上片的“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D.下片的“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E.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小题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①凌风雪,要使②天骄识凤麟③。
沙漠回看清禁④月,湖山应梦武林⑤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⑥。
注①“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②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③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处代指使臣和国家体面。④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⑤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当时做杭州知州,诗人自己所在之地。⑥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小题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门父子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言行谨慎,平安归来。
C.本联以李揆暗指自己。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也不敢自居第一。
D.苏轼还想以李揆之典告诫子由,出使北蕃,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E.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自己的谦虚。
【小题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