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满庭芳

苏 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 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摐摐:形容雨声。③残:残灯。④逢逢:形容鼓声。
【小题1】下列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词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B.上片的“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
C.上片的“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D.下片的“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E.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小题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2:3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琼州海峡返回大陆时所作。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风。③鲁叟乘桴:《论语》载,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桴于海”。④轩辕奏乐:《庄子》载,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参宿横空,斗宿移动,持续很久的风雨终于停了。“苦雨终风也解晴”与作者《定风波》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样,都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的淡泊。
B.颔联运用象征手法表明自己的心性如同皓月般皎洁,如同青天碧海般明澈;而政敌的诬陷攻击则如同蔽月的浮云、连绵的风雨,早晚终会消散。
C.前两联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艺术手法,不仅写景真切,境界空明壮阔,而且情意丰厚,暗示自己积年所受的政治迫害结束了。
D.“鲁叟乘桴”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桴于海”的典故,表明自己经历了一番政治遭遇后终于洞察了圣人之心,不再对政治抱任何幻想的超然。
E.颈联第二句表明是说他大概能领略黄帝《咸池》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息。
【小题2】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表现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所故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间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取材于苏轼的同名文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用之则,取之则竭     弊:破损
B.幸而得之,皆手自 书:书籍
C.皆束书不观,游谈无     根:根据
D.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乎 益:好处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悦于人耳目 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B.学可谓难矣 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C.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 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D.将遗来者  夫夷近,则游者众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
贤能的人和不贤能的人,都可以凭借各自的才能有所得
B.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
纸和文字、图画一天天趋于简便,书的益处越来越多
C.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
他们的文章词采和学术造诣,应当比古人好上许多倍
D.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
而庐山本来就是我希望游览却一直没能去成的地方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象犀珠玉一类的奇异珍贵之物,虽可让人赏心悦目,却不适用。
B.孔子时的读书人虽然读书条件艰苦,却取得了后世君子无法企及的成就。
C.苏轼认为自己体衰多病,不久于人世,遗憾的是世间还有许多未读之书。
D.作者在文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指出学者有书却不读是非常可惜的。
【小题5】作者认为李公择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第三节的内容概括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