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这是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隐居江宁半山时作的一首小令。
【小题1】这首词的开头“数间茅屋闲临水”中“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窄衫短帽垂杨里”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小题2】“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25 07:0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焉  叹:叹惜。
B.夫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小题2】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进 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其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以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谓枉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观游止处  处: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常: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寤也 寤:觉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其皆出于此乎
B.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 拔剑撞而破之
C.士之未命也   苟以天下之大
D.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徒以吾两人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举的原因,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即便没有为官,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作者指出,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些看法,观点明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2)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