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人的表字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友善,交好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之既倦
B.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鼓无一焉  或师焉,或不焉
D.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各句中,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B.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C.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D.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2 09:0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庆历三年,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是时天下无事,士大夫弛于久安,一日元昊叛,师久无功。天子慨然厌兵,思正百度以修太平,诏增置谏官四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公以材名在选中,遇事感激,无所回避,权幸畏敛,不敢挠法干政,而上得益与大臣图议。皇祐四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御史吕景初、吴中复、马遵坐论梁丞相适罢 台职,除他官,公封还辞头,不草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至和元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知泉州,徙知福州。公为政精明,而世闽人,知其风俗。至则礼其士之贤者,以劝学兴善,而变民之故,除其甚害。往时闽人多好学,而专用赋以应科举,公得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常至数百人,公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闽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

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公曰:“弊有大于此邪!”即下令禁止。至于巫觋主病蛊毒杀人之类,皆痛断绝之,然后择民之聪明者教以医药,使治疾病。其子弟有不率教令者,条其事,作五戒以教谕之。久之,闽人大便。遂拜三司使,居二岁,以母老,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士以往。徙南京留 守,未行,丁母夫人忧。明年八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六。

(节选自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B.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C.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D.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科,古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唐、宋进士分甲乙两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B.起居注,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几乎历代帝王都有,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制,制书,是用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有时也用于官员的褒奖嘉勉。
D.经术,即经学,泛指对先秦儒、道、法等各家经典著作进行注解、研究的学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忠君报恩,处事刚直敢为。他被皇上委以重任担任谏官,一心辅助皇上,遇事不避权贵,为皇上创造了良好的施政环境。
B.蔡襄坚持原则,敢于违抗皇命。御史吕景初等三人因言获罪,被革职为民,他深表不平,退回皇帝谕旨,拒绝拟写免职诏令。
C.蔡襄为政精明,大力兴利除弊。他熟悉闽地风俗,到任后礼贤下士,倡导经学,禁止铺张丧俗,禁绝巫觋蛊毒等,政绩斐然。
D.蔡襄荣显其母,侍母十分孝顺。他得到皇上赏识,母亲也得到皇上赏赐;为照顾老母,他舍弃朝廷职位,请求到地方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正百度以修太平,诏增置谏官四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
(2)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鯈亭记

欧阳修

①禹之所治大水,岷山导江,其一也。江出荆州,合沅、湘,合汉、沔,以输之海,其为汪洋诞漫,蛟龙水物之所凭,风涛晦冥之变怪,壮哉,是为勇者之观也。

②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能读前史,识其盛衰之迹,听其言,豁如也。困于位卑,无所用以老,然其胸中亦已壮矣。

③夫壮者之乐,非登崇高之丘,临万里之流,不足以为适。今吾兄家荆州,临大江,舍汪洋诞漫壮哉勇者之所观,而方规地为池,方不数丈,治亭其上,反以为乐,何哉?盖其击壶而歌,解衣而饮,陶乎不以汪洋为大,不以方丈为局,则其心岂不浩然哉!夫视富贵而不动,处卑困而浩然其心者,真勇者也。然则水波之涟漪、游鱼之上下,其为适也,与夫庄周所谓惠施游于濠梁之乐,何以异?乌用蛟鱼变怪之为壮哉!故名其亭曰:“游鯈亭”。

注 ①游鯈(tiáo):游动的白色小鱼,语出《庄子》濠梁论辩故事,此处寓自得其乐意。②诞漫:广阔无垠。③击壶而歌:语出《世说新语》:“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小题1】第①段“其为汪洋诞漫”中的“其”指________。(用现代汉语回答)
【小题2】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根据上下文和相关注释,推测第③段吾兄欧阳晦叔“击壶而歌”的原因。
【小题4】联系全文,对第③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强调,在一般人意识里,“壮者”不必登上高山临近大河,就能体会山水之乐。
B.欧阳晦叔家居荆州,“临大江”,却“规地为池,方不数丈”,这种选择,令人赞叹。
C.本段突显“壮”“勇”“乐”“适”等关键字眼,运用对照手法,文气流畅,脉络清晰。
D.作者认为欧阳晦叔与享受濠梁之乐的庄周的人生旨趣相通,故名其亭曰“游鯈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汴州,至荣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幕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典,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抚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向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的“事”指政事,文中指王淑妃用事擅权。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议语。
(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2)明宗抚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举明经、进士,皆中。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涓意锐,日趋四,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贼乘胜而来,守有备。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B.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C.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D.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侍郎。
B.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王涓的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D.王凝顾全大局,不避个人危险。贼兵进攻数月,形势严峻,王凝决心守城到底,吏民请求归顺以退贼兵,以免贼兵覆灭王凝家族,王凝谢绝吏民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2)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