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宜黄县县学记
(宋)曾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刑罚 措:搁置
B.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
C.故其材不赋而   羡:(令人)羡慕
D.而无教养之     渐:熏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于修身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
B.盖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璧之故欺秦邪?
C.何其周速也 穷益坚
D.唯其令一唱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小题4】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5 07:0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 ②跫(qióng)然:形容脚步声。
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子既通儒硕望:名望
B.笃好而不厌:满足
C.无以乎桐城姚氏者也易:容易
D.而后有所附文:文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之文章,在桐城乎孰能讥之乎
B.各所得传授徒蹈其背出血
C.违此又何求与其身也,耻师焉
D.道废兴,亦各有时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鼎学术成就影响的一组是(    )
①善为古文辞   ②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③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④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 ⑤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⑥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别是姚鼎,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姚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思想。
B.作者曾经对湖南没有人学习姚鼎的文章感到奇怪,后来获知一些人喜欢并学习姚鼎,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
C.文章虽然是为欧阳生文集作的序,但对该文集着笔不多,更多是介绍了姚鼎之后桐城派的衍演发展、流传分布和主要成员。
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绵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张扬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现实意义。
第 Ⅱ 卷(96分)
三、(18分)
【小题5】将文言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3分)
(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5分)
【小题6】把文言文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3分)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 (4分)
(3)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 (3分)

同类题2

课内文言文语段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上者九万里,去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飞,榆枋而止,时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则风在下矣 斯:则,就
C.榆枋而止   抢:触、碰
D.百里者,宿舂粮 适:刚刚
【小题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   且夫水之积不厚
B.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我决起
C.去六月息者也 余与四人拥火
D.置杯焉胶   时不至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飓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作者借此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韩愈论史官书①
柳宗元
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
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稿,私心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非也。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为史亦盲,不可以是为戒。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可准,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②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
(选自《柳河东集》第三十一卷,有删改)
(注)①史官:修史之官。元和八年(813年),韩愈将任史官编撰,他写信给刘轲和柳宗元,担心“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表示自己不愿意担任史官。柳宗元此文就是对韩愈来信的答复。②行行(hàng)焉:刚强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又扬扬入台府 扬扬:得意的样子
B.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 诚:确实
C.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   庶几:也许
D.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 惑:疑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志于道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   吾其还也
C.明者所不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人当为而不为 渔父莞尔而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针对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而写,韩愈在信中提出了修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的说法,柳宗元不同意他的看法,就写信与他辩论如何看待史官的问题。
B.开头是总驳韩愈的观点,然后分段逐条痛斥他避人祸、避天刑、推诿同列和惑信鬼神而不肯作史,最后收尾,勉励之,激发之,切责之,似疾风骤雨,令人不可躲避。
C.柳宗元在文中批评韩愈在《答刘秀才论史书》流露出的躲避刑祸,背离中道的想法,其实表达了柳宗元本人“守中道,不忘其直”,有所作为,至死不悔的人生信念。
D.作者为批驳对方,阐明己见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是对比和举例这两种,因此本文的风格是表达激烈,逻辑顺畅,气势磅礴,读起来有辞锋犀利、锐不可当的语言魅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2)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资:凭借
B.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切:急迫
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惮:害怕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
【小题2】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砺,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的砺:明亮鲜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其相之欢得: 投合
B.子春以其职事京师走: 离开
C.天下之也冲:交通要道
D.而又于其职协:配合协调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3分)
①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子春的陈述流露了其三人建造东园的自豪感,让人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东园无法言说的美丽。
B.欧阳修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景象,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C.许子春认为,四方人士天天前来东园游览,他们三人总会离开,也为让后人知道东园的来历,有必要作文留念。
D.许子春从昔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3分)
(2)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3分)
(3)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