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③纳:交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有分条陈述之意。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史即御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D.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拒,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11:48: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裴耀卿字焕之。数岁能属文,擢童子举,稍迁相王府典签。王即帝位,授国子主簿,累迁长安令。旧有配户和市法,人厌苦,耀卿一切责豪门坐贾,豫给以直,绝僦欺之敝。及去,人思之。为济州刺史。会天子东巡,耀卿置三梁十驿,科敛均省,为东州知顿最。封禅还,次宋州,宴从官,帝欢甚,谓张说曰:“前曰出使巡天下,观风俗,察吏善恶,不得实。今朕有事岱宗,济州刺史裴耀卿上书数百言,至曰‘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置书座右以自戒,此其爱人也。”俄徒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徒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堤成,发诏而去。济人为立碑颂德。迁京兆尹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耀卿曰:“请置仓河口,以纳东租,然后官自顾载,分入河、洛。三门迫险,则旁河凿山,以开车道,运十数里,西仓受之。度宜徐运抵太原仓,趋河入渭,更无留阻,可减费巨万。”天子然其计,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乎章事,充转运使。天宝初,进尚书左仆射,俄改右仆射,而李林甫代之。上日,林甫至本省,具朝服剑佩,博士导,郎官唱案。礼毕,就耀卿听事,乃常服,以赞者主事导唱。林甫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耀砰曰:“比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纷泊.非病士所宜。”林甫默然惭。
(节选自《新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B.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日/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C.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D.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巡,指天子巡视东方。最有名的是秦始皇东巡,留下了泰山刻石等一系列文物,最后秦始皇死在巡游路上。
B.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C.京兆尹,中国古代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之一,《张衡传》中“游于三辅”的“三辅”就包含京兆尹。
D.博士,古代学官名。战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设太学博士、太常博士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耀卿为政有方,受到人民的尊敬。他担任长安令时,改变以前的配户和市之法,杜绝了欺瞒运费的弊端,他离职后,人们还思念他。
B.裴耀卿劝谏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皇帝东巡时,他上书几百字,皇帝将其中几句当作座右铭。
C.裴耀卿为官能为民着想,而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得失。他在宣州任职时,亲自监督河防工程,工程未完,朝廷将他调离,他却等大堤建成后才离开。
D.裴耀卿行事低调。他改任右仆射上任时,为警示李林甫,只穿平常的衣服,由赞者主持导引唱案,让李林甫默然惭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
(2)比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纷泊,非病士所宜。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述

欧阳修

①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罪冉求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薄也。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余,则未为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予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厚。

②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矣。

③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所以求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

(注)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为科:评定等级。④中:指中庸。

【小题1】欧阳修,字_________。
【小题2】从第①段看,宰予的“是与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B.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C.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D.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小题4】对第①段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评判人和事的具体态度和方法。
B.孔子评判弟子与管仲的典型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画线句借助反问句,排除了对孔子做法误解的可能。
D.运用并列式结构,使本段的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小题6】简述“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在孔子身上的表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而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
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闬,以息火灾。初,佑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饬,四邻畏之;然宽假僚佐,故南宫僔、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
党项阴导吐蕃为乱,诸将邀功,请讨之。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诸羌,结怨阶乱,实生谪戍。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帝嘉纳之。
佑每进见,天子尊礼之,官而不名。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佑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佑的父亲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英才豪杰。他的政绩优异,可因犯了一些小错而丢了官。
B.河朔的军队长期作战,百姓穷困,赋税无法征收。杜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节约财政支出,并裁减官员,他上的奏折中还列举了历朝的做法来说服皇帝,皇帝觉得有道理,采纳了他的意见。
C.杜佑姑息放纵他的属下官吏,从而导致他们争夺权力扰乱政局,皇帝批评了他并要求杜佑罢免他们。
D.杜佑认为面对边境小国的入侵,应当用友好的态度笼络,除掉他们的奸谋,不需屡次发动军队作战,浪费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