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王安石之父曾为江宁通判,卒于官,葬于江宁。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②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③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③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指代官位爵禄。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写柳条抽枝展叶,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以夸张手法表现作者悲痛之重。
C.颈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作者以“雪”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在青山绿水中打渔砍柴的遗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E. 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近体诗中的律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古体诗对对仗没有严格要求。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13 08: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小题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小题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