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由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高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鸣流弟,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铎世贵,出入裘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B.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C.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D.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制度中的会试及第者。会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多由皇帝策问。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的往来等事务。
C.搢绅,也写作“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后来转而用来称有官职的或者做过官的人。
D.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策”是名词作动词,在策书上记录。“勋”指特殊功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铎感慨王室,每人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2)铎世贵,出入裘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3 04:39: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承庆字延休。性谨畏,事继母为笃孝。擢进士第,补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悉委之。王为太子,迁司议郎。

仪凤中,诏太子监国。太子稍嗜声色兴土功承庆见造作玩好浮广倡优鼓吹喧哗户奴小人皆得亲左右承颜色恐因是作威福宜加绳察乃上疏极陈其端。又进《谕善箴》,太子颇嘉纳。承庆尝谓人所以扰浊浮躁,本之于心,乃著《灵台赋》,讥揣当世,亦自广其志。太子废,出为乌程令。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属文敏无留思,虽大诏令,未尝著稿。失大臣意,出为沂州刺史。

明堂灾,上疏谏,以“文明、垂拱后,执政者未满岁,率以罪去,大抵皆恶逆不道。夫构大厦,巨川,必择文梓、艅艎。若亟毁而败,则是庇朽木、乘胶船也。臣谓陛下求贤意切,而取人之路宽,故一言有,而付大任。夫以尧举舜,犹历试诸难,况庸庸可超处辅相,以百万机畀小人哉?”书闻不报。未几,复为舍人,掌选。病免,改太子谕德。历豫、虢二州刺史,有善政。转天官侍郎,修国史。凡三掌选,铨授平允,议者公之。

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免冠待罪。时议草赦令,咸推承庆,召使为之,无桡色误辞,援笔而就,众叹其壮。

累犹流岭表。岁余,拜辰州刺史,未行,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诏撰《武后纪圣文》,中宗善之。迁黄门侍郎,未拜,卒。帝悼之,召其弟相州刺史嗣立会葬,拜黄门侍郎继其位。赠礼部尚书,谥曰温。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凤阁舍人 累:多次
B.夫构大厦,巨川    济:渡过
C.故一言有,而付大任 合:符合
D.以百万机畀小人哉  揆:察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谓陛下求贤意切  安能以身察察
B.况庸庸可超处辅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C.然累犹流岭表 其无礼于晋
D.拜黄门侍郎继其位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承庆谨小慎微,为人孝顺,在补任雍王府参军时,府内的文书全委托给他,他文思敏捷,即使写大诏令,也未尝打草稿。
B.韦承庆敢于直谏,认为应该多途径选拔人才,不久再次担任舍人,但是因为他向来依附张易之,所以又被撤销舍人一职。
C.本文记叙了韦承庆的为官经历,他主张选择有能力的人担任宰相,在选拔任命官吏的过程中,公平允当,得到时人的肯定。
D.中宗认为韦承庆有才能,升任他为黄门侍郎,还没等到正式授官承庆就去世了,皇帝任命他的弟弟韦嗣立继承他的官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太 子 稍 嗜 声 色 兴 土 功 承 庆 见 造 作 玩 好 浮 广 倡 优 鼓 吹 喧 哗 户 奴 小 人 皆 得 亲 左 右 承 颜 色 恐 因 是 作 威 福 宜 加 绳 察 乃 上 疏 极 陈 其 端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承庆尝谓人所以扰浊浮躁,本之于心,乃著《灵台赋》,讥揣当世,亦自广其志。
(2)时议草赦令,咸推承庆,召使为之,无桡色误辞,援笔而就,众叹其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

(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B.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C.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D.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辈行,辈分、排行,也可指同辈的人,文中借以指学问水平相当的一群人。
B.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文中萧嵩的任职属于后一种情况。
C.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有时也借指将帅。
D.晡,申时,即十五点至十七点,古时十二时辰之一,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寿命长且家族兴盛,但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萧嵩胜任边疆事务,有效解除边境危机。他知人善任,派将收复瓜州;他富有谋略,连续拒敌,使敌军溃败。
C.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被人羡慕。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与皇帝结成亲家,地位显贵。
D.萧嵩懂得臣子进退之道。他在帝王宠眷未衰减时恳请退休,反而得到皇帝郑重挽留;退休后修园置产,安度晚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
(2)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①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是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疏无叙,怀素上疏曰:“南齐已前坟籍,旧编王俭《七志》。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上于是召学涉之士国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录,并刊正经史,粗创首尾。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马怀素传》,有删改)

(注)①中使:指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B.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C.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D.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侍读,名义上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但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是褒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十分好学。马怀素年少时家境困窘连灯烛都没有,就白天打来柴草,夜晚点燃用来看书;为官后,也手不释卷。
B.马怀素不畏君威。武则天恼怒马怀素没有按照她的旨意办案,亲自责问。马怀素启奏,昔日栾布为彭越辩解尚不被罪,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
C.马怀素忠于职守。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李迥秀被罢免了职务。
D.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死后,皇帝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润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2)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灰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诗,徘徊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

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   端正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 优:   优秀
C.瑟瑟毙     就:   接近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 腹:   怀揣,抱着
【小题2】为下列省略句补充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貌寝,(虽)口吃而辩
B.扁舟往来(于)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
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小题3】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B.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C.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
C.陆羽著《茶经》,总结茶道茶艺,推广茶文化,爱茶而不求名利。被奉为“茶仙” “茶圣”。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2)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3)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