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俾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桑也 劝:鼓励
B.或始锐而不其终 克:攻破
C.故诏以之     饬:告诫
D.经典之训     稽: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犹未知本也 吾还也
B.不狃滞近规   师不必贤弟子
C.不能自修     欲速不达
D.救天下深沉固结弊 今者有小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
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
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
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
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
②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小题6】作者为什么希望君王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3 08:0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抒发了词人欢快愉悦之情。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词人用“天际征鸿”来衬托自己的高远志向,以物衬人。
E. 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小题2】(小题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硫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②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②武陵源:指桃花源。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绵连,写出了乡野秀美而淡远的特点。
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
D.诗歌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农事的喜爱之情。
【小题2】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硅《金陵怀古》)
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
【小题3】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
【小题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洪炎《野步》诗的首句运用叠词“矗矗”和“田田”,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也运用叠词“寻寻觅觅,①  ②   ”,有评价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④  ,不绝如缕”,也使用叠词来渲染箫声的悲凉幽怨、婉转悠长。
洪炎诗第二句“近是人烟远是村”一句,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描写“村与烟”的诗句“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