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
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①,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
②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
③。其上有鸟,黑如鸲鹆
④,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
⑤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
⑥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
⑦,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
⑧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释】①幢(chuáng):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②沮洳(rù):低湿之地。③蚖:一种蝮蛇。④鸲(qú)鹆(yù):即八哥。⑤蹊:小路。⑥篁(huáng)筱(xiǎo):泛指密密的竹林。⑦摩戛(jiá):摩擦相击。⑧离立:并立。
【小题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
A. 放轻脚步走 B. 穿 C. 踩、踏 D. 跟踪、追踪
(2)如适在人上( )
A. 舒适 B. 女子出嫁 C. 到,往 D. 刚好、正好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锵然而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B.乃闻鸡声 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
C.曲折依崖壁为栏楯 为华胥报充里正役 |
D.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蚓无爪牙之利 |
【小题3】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小题4】本文写了山行及夜宿时森然恐怖的气氛,苏轼的《石钟山记》中也写了夜游绝壁时环境的恐怖。二者的写作意图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