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玄宗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时军费困竭,李崿劝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

禄山乘虚遣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诸郡复陷,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心危,不复振。至德元载十月,间关至凤翔谒行在,诏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怒曰:“用舍在公,言者何罪?然朝廷事岂堪公再破坏邪!”载衔之。时丧乱后,典法湮放,真卿虽博识今古,屡建议釐正,为权臣沮抑,多中格云。

卢杞专权,忌之。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曰:“死生分矣,何多为!”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B.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C.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D. 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为河北招讨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之为进士。殿试时第一名称为解元。
B. 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大体包括今山西、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
C. 行在,也称行在所。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建康,六宫留临安,则建康为行了在,临安为行宫。”
D. 正书,亦称“楷书”“正楷”“真中”,字体名。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真卿颇有谋略。他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用以打消安禄山对他的疑虑。安禄山反叛后,颜真卿保障了平原城的安全,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
B. 颜真卿善于听取意见。他采用李萼的建议,收取景城的食盐,让各郡输粮换盐,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
C. 颜真卿博古通今。面对安史之乱后法律松弛败坏的情况,他屡次提出建议,都获得了权臣们的赞同。
D. 颜真卿坚贞不屈。李希烈举兵反叛,他深入敌营,面对活埋的威胁毫不畏惧,最终英勇就义,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仓廪。
(2)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9 08:0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 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

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不肖子,专指违背父母心意,对父母不孝顺、不听话的儿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新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执法严明峻切。秘书监姜晈说他气量不够宽大,张嘉贞请求对姜晈施 以廷杖;广州都督裴伷先因罪下狱,张嘉贞认为应该严厉处置。
D.张嘉贞深受器重,不置买田宅。皇帝多次慰劳张嘉贞,还令百官为他送行;张嘉贞身处高位,但认为置买田宅无益有害。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2)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崇,字元之。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后尝语左右:“往周兴、来俊臣等数治诏狱,朝臣相逮引,一切承反。朕意其枉。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崇曰:“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义安。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后悦曰:“前宰相务顺可,陷我为淫刑主,闻公之言,乃得朕心。”玄宗在东宫,太平公主干政,宋王成器等分典闲厩、禁兵。崇与宋璟建请主就东都,出诸王为刺史,以壹人心。帝以谓主,主怒。太子惧,上疏以崇等巷间王室,请加罪,贬为申州刺史。移徐、潞二州,迁扬州长史。政条简肃,人为纪德于碑。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奏毕,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翌日,拜兵部尚书。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殛曰:“坏压之变,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帝以问崇,对日:“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天子遂东。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帝始以崇私其子,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B.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C.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D.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
B.诏狱,指皇帝直接掌管的关押钦犯的牢狱,也指奉旨办理的案件,文中指后者。
C.禁兵,唐代指由皇帝直接管辖的警卫皇帝及皇宫的部队,又称为禁军、御林军。
D.太庙,又称大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
B.姚崇敢于进言,勇于担责。武后曾任用酷吏,冤枉了不少人,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
C.姚崇佐理朝政,才能非凡。姚崇先后在武则天、唐玄宗等朝担任要职,深受倚重,他的很多政见得到了当权者的赞同。
D.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故意不谢恩,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
(2)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填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填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日:“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能力,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 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
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 “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 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B.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C.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D.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B.制举是唐朝科举中的一种,是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一般由皇帝亲自提出问题,策问应举之士,可随时设科,名目繁多。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六个地方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颂”是祭祀乐歌。
D.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文采丰富艳丽,特别擅长作诗。从做校书郎到任职京都,写了数十百篇诗歌,这些诗歌里对当朝的政事弊端等进行了讽刺批评,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给皇帝献绢,希望为魏征子孙赎回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皇帝想给加授王锷官位,但是白居易却认为王锷勒索百姓,不是德才兼备之人。不能让天下人认为皇帝是接受了王锷的进奉,授予他宰相之职。
D.白居易越职为武元衡陈述冤情,后被执政宰相奏请皇上贬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小题4】请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本名句。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