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崇,字元之。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后尝语左右:“往周兴、来俊臣等数治诏狱,朝臣相逮引,一切承反。朕意其枉。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崇曰:“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义安。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后悦曰:“前宰相务顺可,陷我为淫刑主,闻公之言,乃得朕心。”玄宗在东宫,太平公主干政,宋王成器等分典闲厩、禁兵。崇与宋璟建请主就东都,出诸王为刺史,以壹人心。帝以谓主,主怒。太子惧,上疏以崇等巷间王室,请加罪,贬为申州刺史。移徐、潞二州,迁扬州长史。政条简肃,人为纪德于碑。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奏毕,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翌日,拜兵部尚书。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殛曰:“坏压之变,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帝以问崇,对日:“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天子遂东。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帝始以崇私其子,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B.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C.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D.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
B.诏狱,指皇帝直接掌管的关押钦犯的牢狱,也指奉旨办理的案件,文中指后者。
C.禁兵,唐代指由皇帝直接管辖的警卫皇帝及皇宫的部队,又称为禁军、御林军。
D.太庙,又称大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
B.姚崇敢于进言,勇于担责。武后曾任用酷吏,冤枉了不少人,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
C.姚崇佐理朝政,才能非凡。姚崇先后在武则天、唐玄宗等朝担任要职,深受倚重,他的很多政见得到了当权者的赞同。
D.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故意不谢恩,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
(2)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1 09:4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及安禄山反,昌始从河南节度张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及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今河阳有李光弼制胜,且江、淮足兵,此中有数千斤麸,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

贞元三年,玄佐朝京师,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后充四镇、北庭行营,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复筑连云堡,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又于平凉西别筑胡谷堡,名曰彰信。平凉当四会之冲,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加检校工部尚书。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葬之。昌上奏,德宗下诏深自克责,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馔、内造衣服数百袭,令昌收其骸骨,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于浅水原。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诏翰林学士为铭志祭文。昌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焚其衣服纸钱,别立二石堆,题以冢名。

昌在西边仅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羡。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选自《新唐书·刘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B.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C.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D.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廪:文中指古代存放粮食的粮仓。而把收藏钱财的府库称作“帑”。
B.中使:指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
C.铭志:镌刻在钟鼎等器物或碑石上用以称述功德或警戒的文字。
D.牢馔:文中指祭祀用品,可分为“太牢”“少牢”,祭祀时用牛、羊各一头称为“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昌面对困境,沉着应对。宋州被围,城中粮尽,城池将被攻陷,刺史李岑无计可施,刘昌献计将麸皮弄碎食用,等待援兵前来救援。
B.刘昌积极献策,平定叛乱。李灵曜占据汴州叛乱,刘昌派曾神表暗中劝说李僧惠,并且带着奏章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最终平定汴州叛乱。
C.刘昌守边有方,边疆安定。刘昌为了筹备军粮,亲自率领士兵,勤苦耕作三年,使得军粮充足;刘昌把守住平凉交通要道,使边疆得以安定。
D.刘昌重情重义,收聚骸骨。他初到平凉就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下葬,并将此事上奏皇上,墓修好后,刘昌和大将都穿素服前往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
(2)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 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B.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C.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D.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刊授爵位之人。科举制的出现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元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①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
②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③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日:“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
④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日:“《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日:“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⑤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③、四皓赞④,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
【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欲行辇母以逃 (2)乌有节危亲
【小题2】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挠
A.巡视B.考查C.按照D.抑止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强为应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而华自疑过之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污为故书 为击破沛公军
D.名随以重 覆之以掌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小题5】第④段骂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每空只填4个字,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6】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修表。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B.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C.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D.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指欧阳修亡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汉代列候之妻称夫人,列候死,子称其母为太夫人。
B.戌,地支的第十位,可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如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年份。
C.进士,为通过殿试者,头名为状元;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头名会元;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头名解元。
D.判官与推官,均为州郡长官的属官,前者掌管文书工作,后者掌管刑事;枢密,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父亲为官至廉。一生清廉自守,乐于施舍,脱略俗念,不为物累,以致死后没有留下遗产。
B.欧阳修的母亲贤淑豁达。一生亦多经患难,能安贫贱,面对夫君先逝、儿子贬谪,她都能安然对待。
C.欧阳修的父亲奉亲至孝,为政至仁。文中两次“涕泣”,孝心如闻如见;两次“长叹”,宅心仁厚显然。
D.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刚毅坚强。文中叙述其由江南望族变为贫贱之家,为了凸显其高风亮节的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2)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