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到愤慨,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13 12:10: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D.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B.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D.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宇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遜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合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曹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风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D.求胜地为构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去,客密州
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B.周条二十余
之请制
C.我暂不见周思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入见沛公
D.诏尚食具膳
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乃去,客(于)密州B.至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C.太宗怪问(于)何D.时誉归(于)之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小题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宙,京兆万年人,初推荫累调河南府司录参军,李珏表河阳幕府。父丹尝守江西,有大功,德被八州,既殁,老幼思之不忘。宣宗诏观察使上功状,命勒功于碑。谓宰相曰;“丹有子否?”以宙对。曰:“与好官。”乃拜侍御史,三迁度支郎中。卢钧节度太原,表宙为副。是时,回鹘已破诸部,入塞下,剽杀吏民,钧欲得信重吏视边,宙请往。自定襄、雁门、五原,绝武州塞,略云中。遍见酋豪,镌谕之;视亭障守卒,增其禀;约吏不得擅以兵侵回鹘,犯者死。于是三部六蕃诸种皆信悦款附,召拜吏部郎中。出为永州刺史,州方灾歉,乃斥卖官下什用所以供刺史者,得九十余万钱,为市粮饷。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州负岭,转饷艰险,每饥,人辄莩死,宙乃筑常平仓,收谷之美余以待乏。罢冗役九百四十四员。县旧置吏督赋,宙俾民自输,家十相保,常先期。湘源生零陵香,岁市上供,人苦之,宙为奏罢。民贫无牛,以力耕,宙为置社,二十家月会钱若干,探名得者先市牛,以是为准,久之,牛不乏。立学官,取仕家子弟十五人充之。初,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至淫奔者。宙条约,使略知礼,俗遂改。邑中少年,常以七月击鼓,群入民家,号“行盗”,民须迎为办具,每喧呼疻斗。宙至,一切禁之。拜江西观察使,政简易。迁岭南节度使,南诏陷交趾,抚兵积备,以干闻。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通中卒。

(节选自《新唐书·循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B.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C.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D.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所以古代将军的府署称“幕府”,运筹帷幕之大将亦称“幕府”。后世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也称“幕府”。
B.回鹘,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
C.学官,古代本指学校的房舍,也指学校,后还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包括国子祭酒等。
D.循吏,古代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格,理政、治民一概遵循上级指令而无主见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宙承荫父辈,为政勤勉。他的父亲韦丹镇守江西,立有大功,皇帝为表褒奖,特意加封韦宙高职;韦宙在为官从政期间,他勤心尽职,屡有功绩。
B.韦宙以诚待人,稳定边境。巡视边境时,他对回鹘各部落的酋长好言抚慰,诚心劝导;还约束戌边兵士不能擅自侵犯,回鹘三部六蕃都诚心归附。
C.韦宙破除陋习,清正民风。永州婚嫁常大宴宾客,铺张浪费,韦宙订立条文约束,最终改掉这一习俗;他还禁止了当地年轻人“行盗”扰民、喧闹斗殴的行为。
D.韦宙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永州歉收,他下令卖掉州衙多余的杂器物品,用这笔钱为百姓买粮;还倡导百姓凑钱买耕牛,顺利解决了耕牛不足的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宰相曰:“丹有子否?以宙对。曰:“与好官。”
(2)县旧置吏督赋,宙俾民自输,家十相保,常先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经秀才序

宋欧阳修

①伊出陆浑,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若鑱。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②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③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④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相与期于兹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①伊出陆浑:伊水发源于陆浑县。
【小题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先介绍伊水与龙门山的地理形势。
B.然后交代“龙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C.接着指出此龙门非《禹贡》中的龙门。
D.最后想象夏禹凿开龙门山缺口的过程。
【小题2】第③段连用两个“然”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因B.而C.则D.且
【小题4】这篇赠序“独辟蹊径,意味隽永”,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耽,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由自己取定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对自己称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某种志趣或情感。
B.刺史,原为巡查的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追加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好言劝说张献甫,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担任东都留守时,李纳士兵路过滑州,贾耽没有采纳手下让李纳士兵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他还淳厚有德行,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也看不到他的喜怒。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