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耽,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由自己取定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对自己称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某种志趣或情感。
B.刺史,原为巡查的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追加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好言劝说张献甫,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担任东都留守时,李纳士兵路过滑州,贾耽没有采纳手下让李纳士兵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他还淳厚有德行,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也看不到他的喜怒。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11:16: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竟不诣元裕之门。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墀愕然,不喻其旨。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擢考功员外郎,进学士称旨,改京兆尹。帝舅郑光主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太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帝默不乐。出谓其甥柳玭曰:“吾不为时相所信,忽自宸旨委以使务,必以吾他歧得之,何以自明?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未几,授河阳节度使。懿宗立,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就迁河南尹,辞疾不拜,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澳在河阳累年,宣宗遣使以簿纸手作诏赐澳曰:“密饬装,秋当见卿。”盖将以为相也。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其八月,帝崩,不果相。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澳乃为《处分语》。后邓州刺史薛弘宗中谢,帝敕戒州事,人人惊服。

(摘编自《新唐书·韦澳传》《旧唐书·韦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B.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C.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D.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指节度使幕府,其编制是法定的,幕府官员一般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
B.敛衽,本指整理衣襟,表示恭敬。在文中意思接近于“垂拱”,指不需亲自处理事务。
C.内署,皇帝的近侍机构,唐代也称内侍省,参用宦官和士人,是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部门。
D.宸旨,宸,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故称皇帝的旨意为宸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澳洁身自好,不汲汲于职位。高元裕想推荐他,他却不愿因此登门拜访高元裕;皇帝想任命他担任户部判使,他却因担心影响官场风气而婉言拒绝。
B.韦澳为人正直,执法不避权贵。皇帝舅舅的属官横行不法,不缴朝廷赋税,韦澳秉公执法,直到太后代缴赋税,韦澳才将其释放,使京城豪强敬畏收敛。
C.韦澳明晓政体,熟知法度风俗。他建议周墀不要滥用权力,而应让百官各行其职;认为执法应一视同仁;撰写关于各地风俗的书籍,其内容让时人惊叹。
D.韦澳能力卓异,才干为人所重。周墀认为韦澳见识高明,能胜任宰相之职;宣宗打算秋天去见他,任用他为相,可惜因为宣宗突然去世,他未能担任宰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置以法。帝曰:“可贷否?”
(2)因问辅养术,澳具言金石非可御,方士怪妄,宜斥远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调动。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小题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大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赋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麻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分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有改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
(2)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分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岖,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他,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让他们住在城外,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他们,李纳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勉,字玄卿,郑惠王元懿曾孙。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从肃宗于灵武,擢监察御史。时武臣崛兴,无法度,大将管崇嗣背阙坐,笑语哗纵,勉 劾不恭,帝叹曰:“吾有勉,乃知朝廷之尊!”迁司膳员外郎。

累为河东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行军司马,进梁州刺史。勉假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勉曰:“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谗杀郎吏乎?”即拘晬,为请得免。晬后以推择为龙门令,果有名。

羌、浑、奴剌寇州,勉不能守,召为大理少卿。然天子素重其正,擢太常少卿, 欲遂柄用。而李辅国讽使下己,勉不肯,乃出为汾州刺史。历河南尹,徙江西观察 使。

部人父病,为蛊求厌者,以木偶署勉名埋之,掘治验服, 勉曰:“是为其父,则孝也。”纵不诛。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鱼朝恩领国子监, 威宠震赫,前尹黎干谄事之,须其入,敕吏治数百人具以饷。至是吏请,勉不从, 曰:“吾候太学,彼当见享,军容幸过府,则修具。”朝恩衔之,亦不复至太学。

贞元初,帝起卢杞为刺史,袁高还诏不得下。帝问勉曰:“众谓卢杞奸邪,朕顾不知,谓何?”勉曰: “天下皆知,而陛下独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 师罢。卒,年七十二,赠太傅,谥曰贞简。

勉少贫狭,客梁、宋,与诸生共逆旅,诸生疾且死,出白金曰:“左右无知者,幸君以此为我葬,余则君自取之。”勉许诺。既葬。密置余金棺下。后其家谒勉,共启墓出金付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B. 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C. 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D. 勉少喜学/内沉雅/外清整/始调开封尉/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厖错/号难治/勉摧奸决隐为有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尧典》中说:“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里的“朔方”、“幽都”和本文的“朔方”一样都是指北方。《木兰辞》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也是指北方。
B. 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个少数民族,在唐朝时期,经常因与争夺资源而与唐朝政府发生冲突。
C. 太学,即古代的大学,在汉朝时候设立,在唐朝,太学与国子、广文、四门一起隶属国子监。
D. 逆旅,指住宿的地方,这里指李勉和儒生们在梁、宋两地学习时一起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勉指佞触邪,一身正气,面对毫无法度,背对天子而坐,大声喧哗笑谈的大将管崇嗣,李勉敢于向朝廷弹劾。
B. 李勉刚正不阿,面对权贵不讨巧谄媚。既不肯阿谀讨好权倾朝野的权宦李辅国,也不愿意学 前任京兆尹专门置办宴席招待显赫一时的鱼朝恩,更要求鱼朝恩到他府上设宴。
C. 李勉能体恤下属,宽以待人,他部下的父亲生病了,为了在下神祝祷时能够找到一个去妖除 病的人,就在木偶上写上李勉的名字,并埋在地下。后来事情暴露,李勉认为他是为了尽孝,就把这 个部下释放了。
D. 李勉言信行果,不贪人财物,他不仅信守承诺,安葬了临死前留下银子请李勉代以安葬的儒 生,而且在安葬后,暗中将剩下的银子藏起来,等到与儒生的家属见面时交还给他们。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假王晬南郑令,晬为权幸所诬,诏诛之。
(2)时韪其对,然自是益见疏。居相二岁,辞位,以太子太 师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