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②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③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小题1】下列对本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B.“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拍”字形象地描绘出春水不断拍打着提岸的情形。用天幕的“静”反衬春水的“动”,表现了春水的生命力。
C.“白发戴花君莫笑”中“白发”泛指老人。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描绘出一幅老少同乐的热闹的春游图景。
D.“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E. “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借醉人的春光和春酒来接解内心的郁闷和不平。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小题2】有人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语不当,应该用“荡”字才符合实际情形。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4 09:0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叔明字晋,阆州新政人。本鲜于氏,世为右族。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
叔明擢明经,为杨国忠剑南判官。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可汗为加礼。复命,迁司门郎中。
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久,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崔旰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梓州。
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扶、文、远三州。叔明分五将邀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梁崇义阻命,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
贞元三年,卒,谥曰襄。始,叔明仲通俱尹京兆,及兼秩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又与子昪俱兼大夫,蜀人推为盛门。
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耗。”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子昪,以少卿从德宗梁州。叔明严敕以死报,故昪有功,擢禁军将军。贞元初,迁太子詹事。坐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
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恃功而倨,可 飘飘如遗世独立
B.久,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   填然鼓,兵刃既接
C.叔明仲通俱尹京兆   则一生彘肩
D.佛,空寂无为者     其闻道亦先乎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温,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杨)行密起合淝,隶帐下。行密所与起事刘威、陶雅之徒,号三十六英雄,独温未尝有战功。及行密欲杀朱延寿等,温用其客严可求谋,教行密阳为目疾,事成,始预谋议。与张颢有隙,使钟章杀之。温疑章不果,夜半使人探其意,阳谓曰:“温有老母,惧事不成,不如且止。章曰“言已出口,宁可已乎?”温乃安。隆演立,迁升州刺史,治舟师于金陵。天祐十年,遣招讨使李涛攻越,战于临安,裨将曹筠奔于越,涛败被执。温间遣人语筠曰:“吾用汝为将,汝军有求吾不能给,是吾过也。”赦筠妻子不诛,厚遇之。秋,越人攻毗陵,温战于无锡,筠感温前言,临战奔归,遂败越兵。十二年,封温齐国公。温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刘信围虔州,久不克,使人说谭全播出降,遣使报温,温怒曰:“信以十倍之众,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说客降之,何以威敌国”答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信也。”因命济师,遂破全播。人有诬信将反者,信闻之,因自献捷至金陵见温,温与信博,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温客尤见信者,惟骆知祥、严可求,可求善筹画,知祥长于财利,温尝以军旅问可求,国用问知祥,吴人谓之“严、骆”。初随行密破赵锽,诸将皆争取金帛,温独据余囷,作粥以食饿者。十六年,温请隆演即吴王位,遂建国改元。隆演卒,温越次立其弟溥。顺义七年,温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齐王,谥曰武。李昪僭号,号温为义祖。

(节选自《新五代史·吴世家第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B.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邃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C.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D.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即今南京,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曾相继在此建都,后改称为临安。
B.都督起于三国,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
C.改元是指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D.僭号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文中指李昪称帝一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温体谅他人,主动承担责任。他派军攻越,曹筠投降越军,他认为自己也有过错,赦免、厚待曹筠的妻儿,后曹筠很感动,率兵归程共败越军。
B.徐温为人多疑,行事谨慎有加。他与张颢有矛盾,想派钟章刺杀张颢,又担心钟章能力不足,不能成事,因此焦虑,半夜试探钟章后,才放下心来。
C.徐温知人善用,虚心向人请教。在他的门客中,严可求擅长出谋划策,骆知祥擅长理财谋利,他经常分别向二人请教行军打仗和国家财用方面的事。
D.徐温关爱百姓,不以财物为重。起初徐温跟随杨行密击败赵时,其他的将领都争抢金帛财物,唯独徐温占据剩下的粮仓,并煮粥给饥饿的人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用其客严可求谋,教行密阳为目疾,事成,始预谋议。
(2)信以十倍之众,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说客降之,何以威敌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也,初名从。梁太祖镇宣武,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乃以师古将之,从破黄巢、秦宗权,皆有功。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兵属师古守之,师古取其宿迁,进屯吕梁。溥以兵二万出战,师古败之,斩首二千级。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裕可追而不追,夺其兵以属师古。师古攻破徐州,斩溥,太祖师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临济水。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呜呼,兵之胜败,岂易言哉!梁兵强于天下,而吴人号为轻弱,然师古再举击吴,辄再败以死。其后太祖自将出光山,攻寿春,然亦败也。盖自高骈死,唐以梁兼统淮南,遂与孙、杨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以至强遭至弱而如此,此其不可以理得也。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岂非适与其机会邪?故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可不慎哉!

(选自欧阳修 《新五代史·梁臣传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B.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C.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D.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名犹原名,古代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时由父亲取名,取“字”则在行冠礼时进行。
B.表,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请谢贺;也有显扬之意。这里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C.留后,官职名,原指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唐中叶后指因节度使有事故代行其职务之官。
D.太祖,是朱温的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师古四处征战,屡建战功。他跟随太祖破黄巢、秦宗权;他攻宿迁,破徐州,斩时溥,并取得清口大捷。
B.庞师古为人谨慎,深得太祖信任。太祖镇宣武,将初得的五百骑兵归师古指挥;太祖追究朱友裕的责任,将其军队交由师古统辖。
C.庞师古缺乏谋略,不能随机应变。他带兵打战必先领受太祖的计策;对于部下提出的意见,不能审时度势,正确采纳。
D.庞师古为人性情诚挚愚忠。他跟随太祖,未曾离开左右;军中没有太祖下命令,就不敢轻举妄动,以致最终战败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2)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掞,密州安丘人也。少事青州王敬武。敬武卒,子师范立。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梁太祖西攻凤翔,师范乘梁虚,阴遣人分袭梁诸州县,它遣者谋多漏泄,事不成。独掞素好兵书,有机略。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以葛从周为兖州节度使,从周将兵在外,掞乃使人负油鬻城中,悉视城中虚实出入之所。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太祖已出昭宗于凤翔,引兵东还,遣朱友宁攻师范、从周攻掞。掞以版舆置从周母城上,母呼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从周为之缓攻。掞乃悉简妇人及民之老疾不足当敌者出之,独与少壮者同辛苦,分衣食,坚守以待。外援不至,人心颇离,守陴者多逸。师范兵已屈,从周以祸福谕掞,掞报曰:“俟吾主降,即以城还梁。”师范败,降梁,掞乃亦降。太祖即位,累迁左龙武统军。刘知俊叛,陷长安,太祖遣掞与牛存节讨之,知俊走凤翔,太祖乃以长安为永平军,拜掞节度使。末帝即位,领镇南军节度使,为开封尹。兖州张万进反,拜掞兖州安抚制置使。万进败死,乃拜掞泰宁军节度使。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掞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掞,乃谮之,以为掞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已而掞兵数败,乃罢掞归洛阳,鸩杀之,年六十四,赠中书令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书·刘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B.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C.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D.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第,指大户人家正宅外的宅邸,也指帝王后妃家住宅。文中取后者之意。
B.版舆,古代老年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C.末帝,亡国之君的称号,与“废帝、先主、后主”等同为俗称,不是谥号。
D.中书令,汉武帝时始置,至五代时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掞有勇有谋,屡屡建有大功。先后追随王敬武、王师范父子两代人,在与梁国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兖州之战,巧用谋略找到破城之法。
B.刘掞宅心仁厚,体恤周围之人。夺取兖州之后,礼遇葛从周的母亲,缓解了葛从周的猛攻;防守兖州时,能够与士兵同甘苦,让老弱者逃亡。
C.刘掞知时达变,仕途屡有升迁。生逢乱世,刘掞先事唐朝,杀张蟾,取兖州,升任刺史;后事梁,为梁国征讨刘知俊、张万进等,终升任开封府尹。
D.刘掞忠心事主,后为政敌所害。葛从周劝其投降,刘掞直到王师范兵败投降后才降梁;征讨亲家朱友谦时,被政敌诬陷,后被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
(2)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

注①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②抉:挖出,可译为“搜捕”。 ③捽:揪。④唐昭宗因宦官专权为祸,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写信请朱温发兵。但事情败露,昭宗被宦官劫持。朱温发兵,尽杀宦官。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为朱温所杀。

(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方其系燕父子组,梁君臣之首,入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者之害,非一也 端:开始
B.能以小善人之意   中:迎合
C.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使:假使
D.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源深女祸    ②入太庙
B.①尽杀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②方其系燕父子
C.①而人主势日益孤 ②抑本其成败
D.①则惧祸之心日益切,把持者日益牢 ②未及见贼士卒离散
【小题3】举,“”,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释说:“举,对举也,从手與声。”本义为双手向上托物,举起;后有多种引申义。下列语句中的“举”字,意义与“举”的本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与“举国同庆”中“举”的意义相同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子孙视之不甚惜,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
②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③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
④后刺史臣荣臣秀才 (《陈情表》)
⑤且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⑥主人下马客在船,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5】选文(一)“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一句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小题6】选文(二)中的《书》指《尚书》,与_____、《春秋》、《礼记》、《周易》四部儒家经典合称为“五经”。
【小题7】《伶官传序》中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你结合选文(一)和选文(二)中的具体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