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时契丹寇陷河北数州,兵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突厥叱利元崇构逆,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乃改为元之。俄迁凤阁侍郎, 依旧知政事。长安四年,元之以母老,表请解职侍养,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拜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俾获其养。是时,张易之请移京城大德僧十人配定州私置寺,僧等苦诉,元之 断停,易之屡以为言,元之终不纳。由是为易之所谮,改为司仆卿,知政事如故, 使充灵武道大总管。先天二年,玄宗讲武在新丰驿,召元之代郭元振为兵部尚书,复迁紫微令。开元尊号,又改名崇,进封梁国公。是时,上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同时宰相卢怀慎等但唯诺而已。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然纵其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引宾客,受纳馈遗,由是为时所讥。时有中书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鞫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居月余,玄宗将幸东都,而太庙屋坏,上召宋璟、苏颋问其故,璟等奏言: “陛下三年之制未毕,诚不可行幸。凡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陛下宜愈崇圣德, 以答天意,且停幸东都。”上又召崇,对曰:“太庙殿本是苻坚时所造,以臣愚见,旧庙既朽烂,不堪修理,望移神主于太极殿安置,更改造新庙,以申诚敬。车驾依前径发。”上曰:“卿言正合朕意。”赐绢二百匹,车驾乃幸东都。因令崇五日一参, 仍入閤供奉,甚承恩遇。后又除太子少保,以疾不拜。九年,年七十二,赠扬州 大都督,谥曰文献。

(摘自《旧唐书·姚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B.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C.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D.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乱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B.避,避讳,旧时为了表示尊敬,在言语或书写时,不说君主或尊长的名号。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等多种方式。如东汉时,为避皇帝刘秀的名,“秀才”被改成“茂才”。
C.三年之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对因丧守制期间的服饰、言容、居处、娱乐、饮食等都有详细规定,特别是还有官员“居丧三年”,必须停职守制的规定。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士人以及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姚崇因为曾经进封梁国公,所以他去世用“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才华满腹,处事有方。契丹入侵,军务繁杂,他剖析决断极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
B.姚崇至情至性,正直为人。他为奉养母亲自请辞职,也因决定停办移派僧人遭诋毁而贬职。
C.姚崇勇担重任,但对儿子约束不严。他放纵儿子广树羽翼、收受贿赂,受到当时人的讥诮。
D.姚崇见识高妙,与众不同。他人视太庙倒塌为东行不样之兆,他能释疑解难,支持东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时宰相卢怀慎等但唯诺而已,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
(2)凡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陛下宜愈崇圣德,以答天意,且停幸东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3 12:02: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寻拜殿中侍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
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尹。车驾克复,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又加京兆尹,改户部侍郎。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B.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C.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D.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事参军”是官职名,其中的“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参谋,其职责是参谋军务。
B.“乾元重宝”是唐肃宗乾元年间由官方铸造发行的一种铜质货币,因其兑换率很高,故称“重宝”。
C.“配流”是我国古代把罪犯发配、流放到远地的一种程度很重的刑罚,早在唐代时就产生了。
D.“车驾”本义为马驾的车,后又指帝王的车,因而又把它作为帝王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琦很有为官才能,深得上级的信任和重视。他曾帮助太守贺兰进明收复失地,被唐玄宗授以重任。
B.第五琦对于各种交办和应急的事都处理得很好。他创立的盐法既没让老百姓增加赋税,也让皇上用度富足。
C.第五琦因为改革货币而遭受攻击。有人把饿死人的责任全推给他,因而他被贬官除名,发配夷州。
D.第五琦管理财赋的能力出众。他管理财赋十多年,曾被郭子仪任为粮料使,又曾被皇上任为户部侍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2)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晩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读之  发:启封。
B.然而惠然临 见:看见
C.而至者焉  鲜:稀少。
D.世之欲誉以为重   假: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修学道不至者 项王嗔目叱之
B.终日不出轩序 圣人不凝滞
C.学者有溺焉尔 当其欣于
D.又以励修少进焉   而汝抱无涯戚也
【小题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应以道为先,主张文章应该积极追求道。
B.文章认为求学的人想着要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其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学者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 资:资望,资历
B.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容:容许,允许
C.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  诚:确实,的确
D.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过,过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能够表现张行成“才用特达”的一项是(   )
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②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④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⑤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②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①狃,因袭,拘泥。②酰,同“耽”,沉溺,此处指毒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此处采用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C.“节度使”是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此处指宣武军节度使,广德之后改称汴宋节度使。
D.“谥”是对死去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此处“壮武”属贬斥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少不更事,因战成名。他少时不能事自立为业,捕捉盗贼,却犯了法;后因偷袭李灵耀叛军,夺取了宋州,建立功业。
B.刘玄佐多次平叛,晋升获宠。平定李纳叛乱,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平定李希烈叛乱,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功成名就,日益骄纵。他放纵部下,致使将帅被杀,财物被抢;他对待下官,不以礼相待,经过母亲教育才醒悟过来。
D.刘玄佐权术诡诈,死于非命。他借相国寺佛体流汗的流言,筹集军资;义子乐士朝与宠妾私通,最终事情败露,他被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①。”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峙,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③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初,祖通,尝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初,勉、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交构:相互构陷。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而“左迁”是降职,“超迁”是越级提拔,“乔迁”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
C.“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它们与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并称为我国的名山胜地“五岳”。
D.“进士”指科考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其中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他九岁时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敢于向刘祥道上书自荐;未成年便任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
B.王勃恃才傲物,一生命运坎坷。他倚仗才华让同僚难堪,被他们嫉妒;又因擅杀官奴当诛,虽遇大赦仍被除名;后去探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王勃才华横溢,喜欢著书立说。他写出《指瑕》《檄英王鸡》《滕王阁序》《唐家千岁历》,并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阎都督称他为“天才”,他兄弟三人受到杜易简赞赏;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但杨炯不甘位居他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小题5】问答题:结合文本内容,你认为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