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决心。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2)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6 04:4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有筹略。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从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敬宗寻遣袁公瑜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 长孙无忌传》,有删改)
【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谒长春宫   谒:晋见
B.帝引手扪无忌颐 扪:抚摸
C.擢三子皆朝散大夫   擢:提拔
D.无忌厉色折拒 折:挫折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功第一 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
B.必欲立之者 非社稷之福
C.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 待夷狄至,乃可击
D.以无忌为太子太师 帝欲立武昭仪为后
【小题3】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B.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C.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D.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
【小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①性通悟,博涉书史
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
③臣谓按甲存信便
④谨奉诏,异议者斩
⑤宜速即位
⑥无忌固言不可
A.①② ⑥B.②③ ④C.①④ ⑤D.③⑤ 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做事果断,敢作敢为。皇太子李建成加害秦王李世民,他就和尉迟敬德、侯君集一起平息了祸乱。
B.长孙无在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备受重用。他辅佐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即位后,授予他左庶子,进封齐国公。
C.在是否趁突厥内乱对其开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致力于和平,只有敌军进犯我边疆时才应予以还击。
D.长孙无忌始终反对立武昭仪为后,即使皇帝示以恩宠,他也坚决不让步。这让武后怀恨在心,终被逼上吊自尽。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
(2)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
(3)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bì)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ūn)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B.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與乃开门
C.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舆/乃开门
D.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的谥号,谥号诞生于西周早期。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延光聪慧机敏。唐明宗做节度使时便把范延光置于麾下,范延光的与众不同让唐明宗觉得惊奇。
B.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2)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①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

②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③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日:“乌有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金帛往请,强为应。大历初,卒。

④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日:“《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摧,已成,污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日:“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⑤华爱奖士类,名随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阜铭③、四皓赞④,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权幸见(_____________) (2)又不能亲(___________)
(3)乌有节危亲(___________) (4)金帛往请(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强为应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华自疑过之 源不深望流之远
C.污故书     击破沛公军
D.名随重     覆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风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
【小题4】第④段骂李华以文示友,其态度经过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转变。(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结尾“读者怜其志”中“怜”的依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cī,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①以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天宝中,州人酺pú②,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③。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④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yù ⑤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⑥,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⑦江南,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注:①使执粪除圬塓: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②酺:欢聚饮酒;③遂庐火门山:于是陆羽就寄居在火门山;④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隐士。因不满时政,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⑤鬻 :卖;⑥:至陶羽形置炀突间:把陆羽制成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 ⑦宣慰:安抚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兄弟 鲜:少
B.使执粪除圬塓以之 苦:受罪
C.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
D.临淮  次:住宿
【小题2】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貌侻陋,口吃
A.裴回不得意,或恸哭
B.召之,羽衣野服,挈具
C.冰,水为之寒于水
D.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
(2)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遣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昭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玉铠曹参军。
会吐蕃乞和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率骑往迎。
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 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将斩之。张说等谏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刪改)
【注】①钦陵:当时的吐蕃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吐蕃乞和/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
B.会吐蕃乞和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
C.会吐蕃乞和/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
D.会吐蕃乞和/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缞服”指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中书”即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中书省下辖六部。
D.“太子少保”是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震不拘小节。他在太学时曾将四十万钱送给家中有丧事的人;在任上曾将私铸的钱、卖卖的人口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B.郭震颇具谋略。在对待吐蕃问题上,郭震献出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后来事情果如其所料,吐蕃内部发生变故,其首领被诛杀。
C.郭震有胆有识。娑葛认为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
D.郭震结局凄凉。他因得罪唐玄宗而差点被杀,后被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震怏快不得志,在半道病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
(2) 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