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晓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全诗既描写寒食节之景,又自然融入作者的情感,可谓情与景会,意到笔到。
B.首联第二句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点明“佳节”之时的内心情感,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说,与“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异曲同工之妙。
C.尾联写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融融,酒席宴饮之间笑谈曾经的羁旅往事,令人回味,难以忘怀。
D.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情感的流露。
E. 全诗虚实结合,前三联为实写,描绘了作者在许昌道中所见之景,而尾联则为虚写,借想象之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小题2】本诗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3 11: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则天顺圣皇后

司马光

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贬安固尉。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宗短小伛偻, 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 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驰,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辞日,得召见,涕注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项曰:“合水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 顼顿首曰:“宗室、外成名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

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太后问鸾台侍郎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元方为人清谨,再为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

丙寅,武邑人苏安恒上疏曰:“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祗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食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教其孝敬之道,辅周室,屏藩皇家,斯为美矣。”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注)①褰裳:原意为撩起下裳,此处指帝王让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是
A.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免去现职
B.在朕前,犹卑我诸武看轻
C.岂不闻帝舜裳,周公复辟:恢复君主之位
D.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春秋年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是
A.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以乱易整,不
C.舜之于禹,事祗族亲之二虫又何知
D.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但节选却以“太后”称之,说明《资治通鉴》是站在传统立场,并不认同武则天的武周皇帝的名分
B.吉顼曾是武则天的心腹,后来被贬为安固县尉,其根本原因是极力拥护李氏而受到武氏诸王的嫉害
C.陆元方第二次任宰相,凡有升迁任免之事,总会把自己的意见密封上奏,从未向他人透露,突出了他“为人清谨”的性格特征
D.《唐纪》记事,叙议并重,既写出了武则天打击反对派的雷霆手腕,也充分肯定了她作为帝王尊崇李唐元老、善于纳谏的一面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2)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以南山、平夏党项久未平,颇厌用兵。崔铉建议,宜遣大臣镇抚。三月,以白敏中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南北两路供军使兼宁节度使。敏中请用裴度故事,择廷臣为将佐,许之。夏,四月,以左谏议大夫孙景商为左庶,充宁行军司马;知制诰蒋伸为右庶子,充节度副使。初,上令白敏中为万寿公主选佳婿,敏中荐郑颢;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街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敏中将赴镇,言于上曰:“郑颢不乐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无如臣何,今臣出外,颢必中伤。臣死无日矣”!上曰:“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命左右于禁中取小柽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郑郎谓卿之书也。朕若信之,岂任卿以至今日!”敏中归,置柽函于佛前,焚香事之。

敏中军于宁州,壬子,定远城使史元破党项九千余帐于三交谷,敏中奏党项平。辛未,诏:“平夏党项,已就安帖。南山党项,闻出山者迫于饥寒,犹行钞掠,平夏不容,穷无所归;宜委李福存谕,于银、夏境内授以闲田。如能车革心向化,则抚如赤子,从前为恶,一切不问,或有抑屈,听于本镇投牒自诉,若再犯疆场,或复入山林,不受教令,则诛讨无赦;将吏有功者甄奖,死伤者优恤,灵、夏、邻、廊四百姓,给复三年,邻道量免租税。向由边将贪鄙,致其怨叛,自今当更择廉良抚之。若复致侵叛,当先罪边将,后讨寇虏。”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九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B.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C.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D.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唐朝时,党项经数次迁徙逐渐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
B.知制造,唐代负责起草诏书的官职。南北朝时已设置类似官职,如知诏诰、典诏诰等。
C.壬子,文中指壬子年。我国古代常将天干地支搭配用以纪年,六十年为一个循环。
D.道,行政区域的名称。为加强统治,唐朝在全国设道,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南山、平夏党项边患一直没有得到平息,当时唐王朝皇帝倾向于使用武力,任命白敏中为司空讨伐党项。
B.白敏中深得皇帝信任。选婿事件使白敏中和郑颢结下仇怨,郑颢多次构陷白敏中,皇帝却把郑颢构陷的奏疏悉数交给了白敏中。
C.三交谷战役之后,唐王朝对党项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政策。只要党项人洗心革面,弃除旧恶,就可以既往不咎。否则,诛讨不赦。
D.边境的不安定影响了百姓的生活、生产,因此唐王朝免除了相关地区人民的租税、徭役,让他们休养生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政府,无如臣何;今臣出外,颢必中伤,臣死无日矣!
(2)向由边将贪鄙,致其怨叛,自今当更择廉良抚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①,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令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②’,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令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徒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九月)戊辰,魏主济河;庚午,至洛阳。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注解)①革,革卦,变卦是万物运转的规律。②虎变:如虎身上的花纹斑斓多变,比喻因时制宜,革新创制,斐然可观。③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资治通鉴》138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太常卿王谌之  筮:占卜
B.卒一万 弊:疲惫
C.夫亦何 伤:伤害
D.谓之曰 逆:迎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魏主平城地寒    申之孝悌之义
B.顺乎天应乎人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C.朕欲此迁宅中原  不如而善遇之
D.今当更与卿论    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和策略的一组是
A.①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②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
B.①群臣莫敢言 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
C.①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②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D.①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②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王足智多谋,煞费苦心。为了迁都洛阳,他先让太常卿占卜,为军事行动造势;再率众离开故都平城来到洛阳,后来甚至实施斧钺之刑来镇压群臣。
B.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C.孝文帝恩威并济,循循善诱。一方面,在朝堂上疾言厉色斥责任城王拓跋澄,另一方面他又私下里推心置腹讲道理进行安抚,终于获得任城王拓跋澄的理解与支持。
D.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2)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3)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
(注释)①榜掠:鞭笞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B.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C.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D.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小题2】文中加点的文化常识有错的一项是
A.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关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D.丞相:古代官名,又称“相国”、“宰相”等。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历史上,丞相职位时废时设,经常更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赵高专权横行,以私怨杀人。他害怕大臣们揭发他,就哄骗秦二世深居宫禁,不亲自处理朝政。而赵高自己独掌大权,事事都由他来决定。
B.赵高排除异己,手段残忍。冯去疾、李斯等进谏皇帝,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兵役、运输等徭役,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冯去疾等,又不停地折磨李斯。
C.赵高阴险狡诈,指鹿为马。迎合他说是马的人没事,那些明说是鹿的人却被他暗中借法令陷害。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谈他的过错。
D.赵高瞒报军情,麻痹皇帝。他以前曾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项羽俘获了王离等人,而朝廷的军队也多次被打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
②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传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军佐或以谈戏废事者,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将吏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有奉馈着,必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礼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资治通鉴》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辄朝运百于斋外   甓:瓦
B. 终日敛膝坐 危:端正
C. 听事前余雪犹湿     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D. 后正会    正会:正月初一聚会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参佐或以谈废事者 ③自弃也
②如不佃而贼人稻 ④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
A.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B.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C.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D.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问其故
②有奉馈者,必问其所由
③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
④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A. 过分地悠闲安逸,恐怕不能够做成大事
B.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不能做成大事
C. 过分地悠闲安逸,只怕不可以承担大事
D.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很难承担大事
【小题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A. 倘若是努力工作所达到的,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B. 倘若是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C. 倘若是自己劳动所得,东西即使轻微一些也一定高兴,慰问后甚至两倍三倍地赏赐
D. 倘若是在协作中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再少,也在慰问后,成倍甚至两三倍地予以赏赐
【小题6】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 他管理众务,微服密访,都是这类做法
B. 他综合治理,细微周密,都是这一类做法
C. 他监督杂物,但作风细密,此类的作风多得很
D. 他总理众务而作风细密,都像上述这类情况
【小题7】下列对陶侃的为人做事评述概括较好的一项是
A. 陶侃为人聪慧敏捷,恭谨从政,办公负责,作风认真,爱憎分明,禁赌罚懒,奖励劳动,拒礼推贿,重视农工,爱惜物资。
B. 陶侃胸怀大志,聪明恭谨,综理微密,奖勤罚嬉,劝农工,惜分阴,平时不忘“物尽其用”。
C. 陶侃为人聪明敏捷,办事严肃认真,痛恨赌博,时时勤政爱民,作风俭朴,重视粮食生产,做到了“物尽其用”。
D. 陶侃有政治家头脑和军事家作风,反对不正之风,工作平易近人,提倡节约,重视农业生产,是勤政爱民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