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侻,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以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貳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摘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B.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C.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D.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侮/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史令,中书省长官,在隋唐称为内史令,执掌中书省,相当于宰相。
B.阴阳书,本指战国时邹衍、邹奭等所作阴阳历律之书。后多指择日、占卜、星相等书。
C.县男,古代官爵名,又作“县伯”。唐朝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代废除。
D.裂土,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方式,君王对有功之臣予以重赏,将某地赏赐给臣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百药出身名门,聪明颖悟。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吏,李百药七岁便会写文章,而且对《春秋》有一定的了解。
B.李百药刚正不阿,不屈己逢迎。被人诋毁,他不屑于为自己辩白,他甚至不怕得罪皇帝,导致被远贬广西。
C.李百药品行高洁,为世人所重。父母去世,他光脚步行几千里护送灵柩返乡;他奖励提拔后学,重义轻财。
D.李百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他受命修订与礼法相关的书籍,作文讽谏太子并受到皇帝的欣赏,撰修史书流行当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
(2)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10:1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小题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举行成人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顺序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
C.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高操,谈辩可喜。擢明经①,调临涣主簿,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②不诛良臣进。臣敢冒诛献瞽言③。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②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④,两河有疮痏⑤之虞,五岭罹氛厉⑥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⑦,国用寖屈⑧,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卿百执事,垂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而听政六十日,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⑨,则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
德裕之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大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11}。帝不悦,注亦内不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12}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缚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13}。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明经: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下文中的“博学宏辞”也是考试科目之一。 ②诽谤:指责、议论过失。 ③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于谦词。 ④靖:平定。 ⑤疮痏(chuāng wěi):创伤,比喻民生疾苦。 ⑥氛厉:寒气灾疫。 ⑦见储(xiàn chǔ):现成的储备。 ⑧寖屈(jìn jué):逐渐竭尽。 ⑨燕见:“燕”通“宴”,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子。 ⑩驰骋:涉猎。 {11}儿曹:孩子们。 {12}驺伍:达官贵人出行时前后侍从的骑卒。  {13}诏狱:关押犯人的牢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商葬其先 会:适逢
B.朝之制度莫修 修:修正
C.而雅与虞卿有怨    雅:美好
D.帝召宰相尉谢 尉:安抚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B.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C.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D.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虞卿的父亲杨宁,有高尚的节操,能言善辩,考上明经科后,虽然调任临涣主簿,但他弃官回到夏,与阳城成为莫逆之交。
B.杨虞卿上奏章给穆宗,他认为穆宗应当每天接见、关心和询问辅政大臣和公卿百官,使四海之内外的人都能听到君王的声音。
C.衡山老百姓赵知微的进谏,言辞虽然率直,但是皇上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叫宰相安慰答谢他,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杨虞卿因炼丹谣言事件被郑注、李训和李固言三人诬陷关进牢狱,后来他的子弟到京城喊冤才得以释放出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2)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 ,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 ,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 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 哉! 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 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对世祖有所不满,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刁景纯学士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闻问惊,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但痛惜感悼而已。

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虽有知者,皆莫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

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

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若斯,必有以也。若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注)①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②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③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问惊 怛:痛苦,忧伤
B.方履亨涂 亨涂:坦途,顺利的境遇
C.若春水下汴   须:必须,一定
D.于此之时当有可   致:表示,表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粗若有成而后止   敛赀财以送
B.皆莫先也 夫晋,何厌
C.直亦待所知不厚   虽董之严刑
D.亦未必谅某此心   闻有国有家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谢舍人那里,欧阳修听到了丈人去世的噩耗,他一方面悲难自抑,另一方面也为丈人历尽坎坷、即将获得大任而突然辞世,深感惋惜。
B.欧阳修深情地回忆起丈人对自己的褒奖和栽培之恩,满怀感激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
C.欧阳修认为,回报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磨练个人的操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功成名就的人,可惜丈人也不一定能体谅自己的用心。
D.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欧阳修充分展示了自己最动人的两面: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婿和晚辈,一个恪守道义、为人正直的学子和臣子。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 俗 之 态 既 不 欲 为 愚 诚 所 守 又 未 克 果 惟 有 望 门 长 号 临 柩 一 奠 亦 又 不 及 此 之 为 恨 何 可 道 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
(2)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