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侻,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以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貳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摘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B.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C.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D.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侮/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史令,中书省长官,在隋唐称为内史令,执掌中书省,相当于宰相。
B.阴阳书,本指战国时邹衍、邹奭等所作阴阳历律之书。后多指择日、占卜、星相等书。
C.县男,古代官爵名,又作“县伯”。唐朝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代废除。
D.裂土,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方式,君王对有功之臣予以重赏,将某地赏赐给臣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百药出身名门,聪明颖悟。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吏,李百药七岁便会写文章,而且对《春秋》有一定的了解。
B.李百药刚正不阿,不屈己逢迎。被人诋毁,他不屑于为自己辩白,他甚至不怕得罪皇帝,导致被远贬广西。
C.李百药品行高洁,为世人所重。父母去世,他光脚步行几千里护送灵柩返乡;他奖励提拔后学,重义轻财。
D.李百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他受命修订与礼法相关的书籍,作文讽谏太子并受到皇帝的欣赏,撰修史书流行当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
(2)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10:1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馋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②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帝怒,贬汉阳太守。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③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____________)   
(2)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____________)
(3)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____________)
(4)辄高偿马(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2)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
【小题3】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忍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②吾不欲竭中国力幸功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
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小题5】皇帝正谋划攻打石堡城,但王忠嗣却不愿,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处让,字德谦,沧州人也。少为张万进亲吏,万进入梁,为泰宁军节度使,以处让为牙将。万进叛梁附晋,梁遣刘鄩讨之。万进遣处让求救于晋,晋王方与梁相拒,未能出兵,处让乃于军门截耳而诉曰:“万进所以见围者,以附晋故也,奈何不顾其急?苟不出兵,愿请死!”晋王壮之,曰:“义士也!”为之发兵。未渡河,而万进为梁兵所败,处让因留事晋。庄宗即位,为客省使,常使四方,多称旨。天成中,迁引进使,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范延光反,高祖命杨光远为招讨使,以处让参其军事。已而副招讨使张从宾叛于河阳,处让分兵击破从宾。还,与光远攻邺,逾年不能下。其后延光有降意而迟疑,处让入城,譬以祸福,延光乃出降。

唐制,枢密使常以宦者为之,自梁用敬翔、李振,至庄宗始用武臣,而权重将相,高祖时,以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处让与诸宦者心不平之。光远之讨延光也,以晋重兵在己掌握,举动多骄恣,其所求请,高祖颇裁抑之。处让为光远言:“此非上意,皆维翰、崧等嫉公耳!”光远大怒。及兵罢,光远见高祖,诉以维翰等沮己,高祖不得已,罢维瀚等,以处让为枢密使,处让在职,凡所陈述,多不称旨。处让丁母忧,高祖遂不复拜枢密使,以其印付中书而废其职。处让居丧期年,起复为彰德军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以疾卒,年六十三,累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B.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C.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D.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冠礼时取字,古人出于礼貌,只能用于称呼尊辈。
B.节度使,官职名,一般认为唐代开始设立,是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
C.四方,原本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古人常以此来指代天下各处或四方诸侯之国。
D.赠,文中指追赠,给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的追封,追封的官职是荣誉性质的虚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处让忠于其主,受到晋王赏识。张万进派刘处让向晋求救,刘处让在军门前割下耳朵陈诉,不顾生死,晋王为他的忠义所触动,于是发兵。
B.刘处让仕晋之后,颇有功绩。张从宾反叛,被刘处让分兵击败。刘处让发现范延光对投降迟疑不决,于是进城,说以利害,范延光终于投降。
C.刘处让气量不足,工于心计。他对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的事情心有不平,于是把二人妒忌杨光远的事告知杨光远,于是二人被免去职位。
D.刘处让多朝为官,仕途顺利。后唐庄宗即位后,刘处让任客省使,后升任引进使,左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时又担任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进所以见围者,以附晋故也,奈何不顾其急?
(2)未渡河,而万进为梁兵所败,处让因留事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帝尝诏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迁刑部尚书,兼河南尹。帝还京师,即拜东都留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帝曰:“可见之。”隐甫终不诣。他日又问,对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絮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节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B.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C.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D.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梨园”,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因唐代培养乐工之所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
C.“刑部尚书”是六部中刑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监察和刑狱的大臣。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逼迫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
B.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
C.崔隐甫处事敏捷,毫不拖沓。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仅用一天,被皇帝称赞。
D.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
(2)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凑,章敬皇后之弟也,濮州濮阳人。宝应中与兄溆同日开府,授太子詹事,俱封濮阳郡公。凑以兄弟三品,固辞太过,乞授卑官。乃以凑检校太子宾客。累转左金吾卫大将军。大历中,滑帅令狐彰、汴帅田神功相次于理所,时藩方兵骄,乘戎帅丧亡,人情多梗。代宗命凑衔命抚慰,至必委曲说谕,随所欲为之奏请,皆得军民和协。帝深重之。宰臣元载弄权,招致贿赂,丑迹日彰。帝恶之,将加之法,恐左右泄漏,无与言者,唯与凑密计图之。及收载于内侍省,同列王缙,其党杨炎等,皆当从坐籍没。凑谏救百端,言“法宜从宽,一例极刑,恐亏损圣德”。由是缙等得减死,流贬之。贞元十四年春夏旱,谷贵,人多流亡。京兆尹韩皋以政事不理黜官。上召凑,面授京兆尹,即日令视事,经宿方下制。凑孜孜为理,以勤俭为务,人乐其政。时宫中选内官买物于市,倚势强买物,不充价,人畏而避之,呼为“宫市”。掌赋者多与中贵人交结假借,不言其弊。凑为京尹,便殿从容论之,曰:“物议以中人买物于市,稍不便于人,此事甚细,虚掇流议。凡宫中所须,责臣可办,不必更差中使。若以臣府县外吏,不合预闻宫中所须,则乞选内官年高谨重者,充宫市令,庶息人间论议。”上从之。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挞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文敬太子、义章公主相继薨殁,上深追念,葬送之仪颇厚。召集工役,载土筑坟,妨民农务。凑候上顾问,极言之。宗属门吏以凑论谏大繁,恐上厌苦,每以简约规之。凑曰:“若再三启谏,必动宸情,则生民受赐。长吏不言,是为阿旨。如穷民上诉,罪在何人?”议者重之。

——(节选自《新唐书·吴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B.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C.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D.初/府掾吏以凑起自戚藩/不谙簿领/凡有疑狱难决之事/多候凑将出时方呈/冀免指摘瑕病/凑虽仓卒阅视/必指其奸幸之处下笔/决断/无毫厘之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宾客,为太子东宫属官,唐代始置,主要职责为调护、侍从、规谏等。
B.殁,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殁”。
C.流贬,流放贬谪,古代责罚官员的方式。流,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D.内官,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或宫中的女官属、宦官,有时也可以指地方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凑谦虚退让。他与兄吴溆同日建立府署,选置僚属,授任太子詹事,都封为濮阳郡公,他认为兄弟都官封三品,恩宠过分,坚决推辞。
B.吴凑宽厚仁慈。宰相元载犯罪,同列王缙、党羽杨炎等人都该连坐抄没全家,他百般劝谏解救,王缙等人被贬谪流放,得以减免死罪。
C.吴凑深受器重。皇上准备依法惩办元载,担心身边的人可能泄露消息,只与他一人秘密商议;任命他为京兆尹,当即颁布制书令其上任。
D.吴凑忠直谏诤。宫市扰民,他上奏请求谨慎挑选宫市令;皇上为文敬太子、义章公主筑坟妨害农事,他不顾族人、属吏劝阻,竭力进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宗命凑衔命抚慰,至必委曲说谕,随所欲为之奏请,皆得军民和协。
(2)长吏不言,是为阿旨。如穷民上诉,罪在何人?